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偏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病,当前世界上尚未研制出可以根治的特效药物,因此,大部分人都知道一旦得高血压就需要终身服药,否则极易引发心脏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其实西医在确诊高血压后会安排患者服用降压药治疗,虽然可以稳定血压,但是这些降压药的剂量可能会越吃越多,而且药物也要不断地更换,以免产生耐药性,影响血压的控制效果。然而中医在治疗高血压方面有自己独特的方案,接下来就跟我一起认识一下治疗高血压除吃药外,还有哪些特效方法可以干预?
中医认识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的典型症状是头晕眼花、心悸心痛等,故中医将高血压疾病纳入了“眩晕”范畴。中医的文献库中虽然没有高血压这个疾病名称的记载,但是极早时期在皇帝内经中有记载“诸风掉眩皆属肝”,说明此病的发生于肝肾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丹溪心法•头眩》中有这样的记载,“无火不晕,无痰不眩”,说明高血压的发生与机体内的痰、火有一定的关联。因此,中医在治疗高血压的时候,觉得应该从平衡体内阴阳、调节肝肾心脾功能方面入手。
中医治疗高血压
很多人心中肯定存在着疑问,高血压属慢性疾病,中医真的能治愈吗?其实中医治疗疾病讲究辨证施治原则,如:面对高血压患者结合舌脉,查明体质,再找出疾病的病理阻滞部位,然后对其施证治疗,效果就会加倍。另外,中医认为怨恨恼怒烦等五毒侵扰身体后会使人生病,因此,患者在治疗的时候一定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配合医嘱治疗,那么即使再大的疾病都有可能会痊愈。中医治疗高血压的妙方有以下几种:
1.柳枝煎水内服:中医认为高血压患者大多数是因木火偏浮而引起的上实下虚、肝火旺盛,因此,治疗的重点在于清降肝火。柳树在春天发芽,得木气后,柳条却向下垂,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柳枝具有敛降之力、疏泄之性,如果在每年的清明之前摘取刚刚发绿而尚未发芽的柳枝,将其煎水内服,不仅可以治疗风肿尿闭,还可以治疗高血压。若是柳枝发芽后就会得木之敷和之气,将其采摘后晾干泡茶水喝,具有消肿止痛、清肝泻火的功效。
2.中草药泡脚:脚被喻为人体的第二个心脏,原因是脚部涵盖有人体非常重要的经络与穴位。因此,高血压患者可以考虑应用中草药每晚睡觉前进行泡脚,同时按压相应的穴位,如涌泉穴、太溪穴、太冲穴等。泡脚的药材通常选用夜交藤、丹参、钩藤、赤芍等,通过使用中草药泡脚及按压穴位的方式来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若是患者每晚坚持采用中草药泡脚30分钟,时间久了对患者的高血压、失眠多梦等疾病均会起到不错的治疗效果。
3.中药敷贴涌泉穴:选用10g吴茱萸,首先将其研成粉末后使用醋调成糊状,然后取适量贴敷在双侧的涌泉穴上,最后使用纱布包裹后再用医用胶布固定。每日更换一次药物,十日为一个疗程,持续应用四个疗程后,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萝卜种煎服:萝卜种的中医名为莱菔子,该药性能较好,将其炒熟具有降浊的功效,有助于排痰;若是直接生用,可致呕逆。但是对于痰浊壅滞而引起的高血压患者,若是选用40克萝卜种,将其炒捣后煎服,对于该类型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会有不错的成效。
5.药枕降压:有的患者不想服药,那么可以将中药碾碎制作成枕头,睡觉时枕着对高血压的治疗具有不错的成效。常用的药材有野菊花、莱菔子、白芍、淡竹叶、黄芩、冬桑叶、蔓荆子、酸枣仁等。日常应用的时候,建议多翻晒,便于枕头中药材气味的散发。
高血压是当今困扰中老年人群的常见慢性疾病,患者在日常的生活中可以通过饮食、运动等方式来降低血压,如洋葱、芹菜、茄子、冬瓜等均有降压的效果,建议高血压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多食此种食材;走路、慢跑等运动方式不仅可以增强患者的心肺功能,并且对降低血脂、血压都有一定的功效。因此,高血压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