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胆囊癌的元凶——胆囊结石
2023-03-29 10:30:08
作者:赖威
作者单位: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我国胆囊癌的发病率约为1.0/10万~1.3/10万,居消化道肿瘤第六位,5年总体生存率低于5%。而胆囊癌的主要诱因,就是胆囊结石。胆囊结石患者进展为胆囊癌的风险比无胆囊结石的人群高12.7倍,约85%的胆囊癌患者合并胆囊结石。而胆囊结石是一种常见病,无论男女老幼均可发生,我国整体人群胆囊结石发生率约为1.7%到9%。女性胆囊癌的发病率是男性的2~6倍。根据上述数据,可见胆囊结石是胆囊癌的重要元凶,必须对其及时诊断,及时处理。

约50%的胆囊结石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腹痛不适、腹胀、消化不良等临床症状,称为症状性结石。症状性结石患者可能会主动寻求医疗帮助,获得诊断和手术治疗。但由于就医及时性的问题,这类患者仍有0.2%~2.8%的可能发生意外胆囊癌,从而导致远期预后不良。意外胆囊癌是指术前诊断为胆囊结石等胆囊良性疾病而在胆囊切除术中或术后确认的胆囊癌。

另有约50%的胆囊结石患者为无症状结石,患者无明显的腹痛不适等症状,这类患者没有主动寻求医疗帮助的愿望,即使确诊之后仍对手术切除胆囊以根治结石的治疗方案有抵触或顾虑;甚至有一部分患者没有健康体检的意识,在很长时间内不知道自己患有胆囊结石,最终病情迁延,逐步进展为胆囊癌。

胆囊结石的成因复杂,目前没有确切可靠的方法可以预防胆囊结石的发生。但可以主动寻求医疗帮助,及时发现和确诊胆囊结石,在合适的时机及时手术切除胆囊,以尽量避免胆囊结石诱发胆囊癌的不良后果。

医务人员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总结出与胆囊结石相关的13个胆囊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1.胆囊结石为胆固醇结石或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结石;2.胆囊结石直径大于3厘米,其患胆囊癌的风险比单个结石小于1cm的患者高10倍;3.胆囊结石合并胆囊息肉;4.充满型胆囊结石;5.胆囊结石伴有胆囊萎缩或瓷化;6.胆囊结石伴有胆囊壁厚度超过3毫米;7.胆囊结石病史超过10年;8.胆囊结石反复诱发炎症(包括胆囊炎、胆管炎、胰腺炎);9.胆囊结石合并代谢性疾病(包括肥胖、糖尿病等);10.长期吸烟的胆囊结石患者;11.胆囊结石合并胆囊腺肌症;12.胆囊结石合并胆胰管畸形;13.保胆取石术后的患者。上述胆囊癌的危险因素并不复杂,从这个角度而言,胆囊癌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预防的。

胆囊结石在没有进展前,仍属于胆囊的良性疾病,国内外的相关医学指南都推荐将胆囊切除术作为胆囊结石的根治性方案。按国内胆道外科最新的医学指南,无论胆囊结石有无症状,均推荐确诊之后及时手术切除胆囊。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急性发作时,可考虑急诊手术;若局部炎症严重,或患者合并其他疾病暂不宜手术时,可待急性炎症或其他疾病控制后再择期行胆囊切除术。因为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率高,且不能消除胆囊的慢性炎症,仍然是胆囊癌的危险因素,所以现在主流医学界明确反对胆囊结石患者采用“保胆取石术”进行治疗;同时也反对实施“药物排石”“药物溶石”和“体外碎石”这些已被临床证实无效且并发症高的方法。

胆囊结石一旦确诊,患者应该至肝胆外科进行手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手术方式有两种。其一是常规的开腹胆囊切除术,其二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微创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经基本取代了开腹胆囊切除术,绝大部分患者只需在腹部以专用的器械做3个1~2厘米的微小切口就可完成手术而几乎不留疤痕。而且现在医务工作者已经开发出了更为微创的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合适的患者中,只需在脐部做一个切口就可完成整个胆囊切除术。更为重要的是,微创手术的开展一方面使胆囊结石患者获得了更好的治疗,另一方面并没有增加手术本身的风险与并发症。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