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获得性肺炎十分常见,是临床上经常遇到的感染性病症,大多数人可能对这种疾病还不了解,引起这种疾病的原因有很多,临床治疗方法也是多种多样,下面就带大家认识一下社区获得性肺炎。
什么是社区获得性肺炎
社区获得性肺炎主要指医院外因微生物(细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等)感染引起的实质性肺炎。多为咳嗽、发热、脓性痰、咯血等症状,主要以抗感染治疗为主,同时辅助氧疗、雾化、化痰等对症治疗。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发生原因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发生原因,主要因病原体侵袭肺实质,过度生长导致宿主基本防御能力超载,肺泡腔内出现渗出物。病原主要为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病毒4类,针对细菌病原,其中结核分枝杆菌以及军团菌经飞沫可进入肺实质组织,假单胞菌可在气管外定居,其余主要因吸入自体咽喉部感染因子而感染病原。细菌类的病原包括了常见的肺炎链球菌、结核分枝杆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军团菌、克雷伯杆氏菌和卡他摩拉克菌等。甲、乙型流感病毒,1、2、3型类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腺病毒等则是病毒类的病原的常见类型。除此以外,其余的病原如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等也可引发社区获得性肺炎。吸烟、免疫力较差或者存在基础性疾病的患者,更容易发生社区获得性肺炎,受凉、疲惫以及醉酒等因素也可诱发社区获得性肺炎。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症状
前驱症状:发病早期可出现前驱症状,类似于鼻炎或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具体表现为鼻塞、头晕头痛、打喷嚏、咽喉干痒、流鼻涕、咽喉疼痛、声音嘶哑、流量、眼睛热胀、咳嗽等。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也不是都会出现前驱症状,依据病原体不同,该病发生率一般为30%~65%,并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
全身毒血症:大多数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存在全身毒血症类似的表现症状,如畏寒、寒战、头晕、头痛、发热、肌肉和关节酸痛、乏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相对严重的还会出现精神障碍。
呼吸系统症状:患者还会出现咳痰、咳嗽、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症状。支原体肺炎可出现干性呛咳,病情严重的患者可出现胸骨后疼痛。病毒性肺炎、浆细胞性肺炎患者还会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咳嗽症状,但较少出现胸痛以及气促,年轻群体多急性发作,老年或重症患者则较少出现咳嗽、咳痰,没有十分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免疫缺陷患者在早期的症状主要以呼吸频率上升、发热不安为主,也没有明显的呼吸道症。肺炎链球菌肺炎患者典型性症状为铁锈色痰,葡萄球菌肺炎可出现脓血痰,克雷白杆菌肺炎痰液则为砖红色,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患者可出现淡绿色痰液,厌氧菌肺炎痰液呈脓性且伴有恶臭。
肺外症状:肺炎除了出现呼吸道症状,还会出现肺外症状,如肺尖病变可发生反射性肩臂痛,后部病变可导致胸膜受到刺激,引起腰背部疼痛,少数下叶肺感染可导致横膈受到刺激,导致上腹疼痛并放射至肩部,还可伴随嗳气以及呃逆。
并发症症状: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可出现胸膜炎或脓胸、脑膜炎、心包膜炎、心内膜炎、腹膜炎,血行早期还可出现关节炎、乳突炎、中耳炎、鼻窦炎,重症患者还可出现休克、多脏器衰竭。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治疗
抗菌药物治疗:早期患者因未及时开展药敏试验而采取经验性用药,需在患者病情确诊后及时进行首次用药,确保疗效。症状相对轻微的患者可在门诊接受诊治,尽量以口服药物为主。住院患者可予以β-内酰胺类药物治疗,或联合西环素、米诺环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进行治疗。在了解患者病原学诊断结果的基础上,则可依据药敏试验、病原体开展针对性用药。
对症治疗:在镇痛和降温方面,可选择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药物,对于出现咳痰的患者,可予以氨溴索、溴己新等祛痰类药物治疗。对于存在严重咳嗽,咳痰较少的患者,可予以右美沙芬、苯丙哌林等药物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