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合理应用常用中成药治疗春季咳嗽
2023-03-29 12:33:17
作者:侯正森
作者单位:四川省达州市万源市河口镇秦河向岗岭村卫生室

咳嗽是现代医学的一个症状,不是独立疾病。中医理论体系中,咳嗽既是病名,又是肺系疾患的一个主要症状。中医对咳嗽的认识和治疗历史悠久,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方法,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中医认为,咳嗽为肺系疾病的一个主要证候之一,其成因为内伤、外感两途。根据咳嗽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大致将咳嗽分为外感咳嗽,内伤咳嗽两大类。

外感咳嗽,因感邪性质之不同,临床会出现风寒、风热、温燥、凉燥、火热等证型。内伤咳嗽,临床常有痰湿证、痰热证、肝火证,阴虚证,气虚证,阳虚证等证型。

而春季阳气初升,气温尚低,寒热交替,天气多变,温差亦大,体弱之人,易感受外邪,外感咳嗽病人常见,但以风寒、风热两种证型为主,内伤咳嗽也多,但春季常见的咳嗽临床证型多为风寒、风热、痰热三类证型。许多患者喜欢用常用中成药自我药疗,本文就如何使用常用中成药治疗春季咳嗽简述如下。

外感风寒咳嗽:表现为咳嗽、痰稀薄色白,咽痒,常伴鼻塞、流清涕,恶寒(发冷),无汗,头痛,骨节酸痛等症。舌苔白,脉浮或浮紧。治以疏风散寒,宣肺止咳。常用杏苏止咳颗粒、宣肺止嗽合剂等。

杏苏止咳颗粒,成人口服,一次12g,每日3次,小儿酌减。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食物。因含糖,糖尿病患者慎服。因本品为风寒轻剂,仅适用轻症患者。

宣肺止嗽合剂,本品口服,成人一次20毫升,每日3次。运动员、过敏体质者、糖尿病患者慎用。有心、肝、肾等严重慢性基础疾病者、孕妇、儿童、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服用期间,不宜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本品仅适用于风寒咳嗽轻证。

外感风热咳嗽:症见咳嗽,痰稠或黄稠,咯痰不爽,口干咽痛,鼻流浊涕,发热汗出,恶风头痛。舌苔薄黄,脉浮数。治以疏风清热,宣肺止咳。常用桑菊感冒片、急支糖浆等。

桑菊感冒片,成人口服4~8片,每天2~3次。用药期间忌烟、酒、辛辣、生冷及油腻食物。服药期间,不宜同服滋补性中药。本品仅适用于风热咳嗽轻证。

急支糖浆,成人口服20~30毫升,一日3~4次。服药期间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对本品过敏者、运动员禁用。孕妇、过敏体质者,心脏病、高血压患者慎用。儿童、年老体弱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有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本品含甘草,不宜与海藻、大戟、甘遂、芫花同用。本品主要不良反应有痉挛性咳嗽、过敏性皮炎等,如出现,应立即停止使用。

痰热咳嗽:咳嗽,痰色黄稠而难排出,甚或痰中带血,胸闷,口干,口苦咽痛,舌苔黄腻或黄白相兼,脉滑数。治以清热肃肺,豁痰止咳。常用橘红颗粒,枇杷止咳胶囊等中成药。

橘红颗粒,宜空腹用药,用水送服或开水冲服,成人一次1袋,一日2次。服药期间忌烟、酒及辛辣食物。

枇杷止咳胶囊,成人口服一次2粒,一日3次。服药期间忌烟、酒、生冷、油腻食物,不宜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因本品含罂粟壳,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及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在春季,内伤咳嗽除痰热证外,其他证型病程较长,多虚实夹杂,应到医院就诊,不宜自我药疗。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