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口一阵心慌,马上赶到医院,却在做心电图的那一刻发现异常消失了?这种经历不少人都遇到过。这时候,一位心脏监测的“全天候侦探”就该出场了。
56岁的张女士因反复出现心慌不适,到医院就诊,但做了常规心电图检查后却未发现异常,心脏彩超检查也没明确问题。医生建议她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发现,张女士确实有早搏。这种“一到医院就不犯病”的情况在心律失常患者中非常常见,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设计的。
什么是动态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是一种可以24小时(甚至24~72小时)方便携带的检查手段,能够连续记录人体心脏在日常生活状态下的电活动情况。它与只能做短暂静态记录的常规心电图不同,可以24小时不间断地监测心脏跳动情况。这种检查方法无创、无痛,也不会影响受检者的正常生活。动态心电图仪通过贴在胸前的电极片和便携式记录仪(大小相当于一个钱包或火柴盒)来工作,全天候追踪心脏的每一次跳动。
与普通心电图的区别
普通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的关系,可以形象地比作是拍照片和录视频的区别。前者只能记录瞬时数据,而后者可以持续记录动态数据。普通心电图只显示10秒内简短心电活动数据,只能作短暂、静息的记录。而动态心电图24小时内可连续记录多达10万次的心电信号,大大提高了对非持续性心律失常和一过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
动态心电图的主要作用
动态心电图在阵发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和评估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心律失常往往都是阵发性的,在未发作的时候,做普通心电图很可能没有任何发现。动态心电图可以捕捉到常规心电图难以发现的偶发、短阵心律失常或一过性心肌缺血发作。这对于明确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它对心肌缺血的诊断也有一定价值。通过监测ST段的动态变化,可以发现隐匿的心肌缺血,尤其是对于疑似冠心病或变异型心绞痛的患者。动态心电图还可用于评估晕厥、心悸、眩晕等症状是否与心脏有关,评定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药物疗效和人工心脏起搏器性能。
哪些人需要做这个检查
经常莫名感觉心慌却不知道原因的人;常规心电图已发现心律失常,需要进一步了解详情者;有疑似心绞痛症状但常规检查正常的人;经常出现不明原因晕厥、眩晕或黑蒙的人群;已明确有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需要评估药物治疗效果的患者;以及安装心脏起搏器后需要评估设备工作状态的人。
检查过程和注意事项
做动态心电图检查十分便捷。医生会在受检者胸前贴上电极片,电极片通过导线连接至一个便携式记录仪,患者即可带回家进行日常活动。检查期间,受检者需要记录详细的活动日志,按时间顺序记录活动情况、自觉症状及用药情况。出现症状时应详细记录症状起始、结束时间及诱因。需要避免剧烈运动,尤其是避免上肢大幅摆动的运动;保持皮肤干燥,不能洗澡;远离微波炉、电磁炉等强磁场设备;不要自行打开记录仪或拔出电极线。
解读检查结果
动态心电图完成后,计算机会自动分析海量数据,最终形成一份诊断报告。报告上可能会有一些专业术语如早搏、房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房颤等。也有一些情况如窦性心律不齐、少量早搏等可能只是生理现象,并不代表有心脏疾病。结果需要由专科医生解读,他们会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来综合判断。
24小时动态心电图是心脏监测领域的“全天候侦探”,能够持续记录日常状态下心脏电活动,解决了常规心电图只能捕捉瞬间信号的局限性。最终由专业医生结合数据与临床进行分析,为心脏健康评估和精准治疗提供关键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