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心衰的早期信号
2025-09-18 00:00:00
作者:​孙兰
作者单位:博山区人民医院

心衰,即心力衰竭,并非独立疾病,而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到终末阶段的表现。由于早期症状隐匿,且常与其他常见疾病症状相似,很多人容易忽视,等到出现明显不适时,病情往往已较为严重。其实,身体出现心衰时会发出多种“求救信号”,只要能及时识别,就能为治疗争取宝贵时间。

呼吸相关的异常表现,是心衰早期最易被察觉的信号之一。不少人会在活动后出现气短、呼吸急促的情况,比如爬几层楼梯就需要停下来大口喘气,休息片刻后才能缓解。这种症状容易被误认为是年龄增长导致的体力下降,或普通呼吸道疾病,从而被忽略。但心衰引起的呼吸异常,本质是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导致肺部血液回流受阻,引发肺淤血。随着病情进展,即使在安静状态下,也可能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在夜间睡觉时因憋气突然醒来,需要坐起身或打开窗户呼吸新鲜空气才能缓解,这种情况被称为“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是心衰加重的重要信号。

水肿也是心衰的典型信号,且多从身体下垂部位开始。最常见的是下肢水肿,按压脚踝或小腿部位时,会出现明显的凹陷,松开手后凹陷恢复缓慢。很多人会将其归咎于长时间站立、久坐,或认为是肾脏问题,但心衰引起的水肿与心脏无法有效将血液泵回心脏,导致外周血液淤积有关。除了下肢,病情严重时水肿还可能蔓延至大腿、腹部,甚至出现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引发胸闷、腹胀等不适。需要注意的是,心衰导致的水肿通常对称出现,且伴随乏力、活动耐力下降等症状,若发现下肢水肿对称且持续不消退,需警惕心衰的可能。

乏力、疲劳是心衰患者早期普遍存在的信号,却最容易被忽视。患者常感觉全身无力,稍微活动就会疲惫不堪,即使经过充分休息,疲劳感也难以缓解。这种乏力并非单纯的体力消耗过大,而是由于心脏泵血不足,导致身体各器官、组织得不到充足的血液和氧气供应,尤其是肌肉组织缺氧,进而出现乏力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伴随头晕、记忆力下降等情况,这是大脑供血、供氧不足的表现。很多人会将这些症状归因于工作压力大、睡眠不足或贫血等问题,没有联想到心脏健康,从而延误了检查和治疗。

此外,心衰还可能引发一些容易被混淆的消化道症状。由于心脏功能下降,胃肠道血液回流受阻,会导致胃肠道淤血,患者可能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这些症状与胃炎、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极为相似,很容易被误诊。如果本身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且近期出现不明原因的消化道不适,同时伴随乏力、气短等症状,应警惕心衰的可能,及时进行心脏相关检查,避免因误诊而延误病情。

要及早发现心衰,除了关注身体发出的这些“求救信号”,还需结合自身基础疾病和生活习惯做好预防。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糖尿病等疾病的人群,是心衰的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心脏相关检查,如心脏超声、心电图、BNP(脑钠肽)检测等,这些检查能帮助医生早期发现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至关重要,比如控制盐分摄入、避免过度劳累、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等,能减轻心脏负担,降低心衰的发生风险。

总之,心衰的早期信号并非难以察觉,关键在于能否正确识别并重视。当身体出现不明原因的气短、水肿、乏力、消化道不适等症状时,尤其是高危人群,切勿掉以轻心,应及时就医检查,通过专业诊断明确病情。早发现、早干预,才能有效控制心衰进展,改善生活质量,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