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完这组银针,肩膀果然轻松多了!在家门口就有这么专业的中医治疗,真是太方便了。” 近日,在彭州市龙门山镇卫生院中医科诊疗室内,刚结束针灸治疗的村民王大爷活动着肩膀,对主治医师周加林连连称赞。这家扎根山区的基层卫生院,正以中医科为依托,凭借较强的中医技艺与周到的服务,为周边群众筑起一道坚实的健康防线。
专业建设的核心在于人才保障。龙门山镇卫生院中医科始终将人才梯队建设作为发展的 “关键要务”,构建起 “老中青” 协作的专业团队。科室带头人王刚主治医师深耕中医临床 20 余年,将 “针药并用” 的诊疗经验带回山区。为夯实团队实力,卫生院建立 “每月一培训、每季一考核、每年一进修” 的培养机制,鼓励年轻医师参与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目前团队 7 名医师中,有 2 人掌握 “醒脑开窍针法”“平衡针灸” 等特色技术,努力构建 “人人有专长、诊疗有特色” 的专业格局。
在技术传承与创新中,科室走出了一条契合山区需求的发展路线。针对山区群众颈肩腰腿痛、风湿骨病、高血压等常见病高发的特点,中医科凝练出 “针灸为主、多法联用” 的诊疗体系。除传统毫针治疗外,科室拓展了艾灸、拔罐、刮痧、中药外敷等中医适宜技术,其中 “热敏灸联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药熏蒸结合穴位贴敷调理慢性支气管炎” 等特色疗法,因疗效明显、费用低廉广受好评。为提升诊疗精准度,科室引入中医智能体质辨识系统、艾灸仪等现代化设备,将传统望闻问切与体质数据分析相结合,为患者定制个性化诊疗方案。去年全年两院区完成中医诊疗服务超 9500 人次,患者满意度高达 90% 以上。
中西医协同发展成为科室建设的新突破。针对山区慢性病患者管理难题,中医科联合内科建立 “中西医联合诊疗中心”,形成 “西医控急症、中医调根本” 的服务模式。以高血压患者为例,在西医规范用药基础上,医师根据患者体质开具平肝潜阳或益气养阴的中药方剂,配合耳穴压豆调理,有效降低了血压波动频率。同时,科室积极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 65 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体质辨识和中医健康指导,去年累计开展 “中医进乡村” 健康宣教活动 16 场,发放养生手册 2000 余份,将中医 “治未病” 理念融入基层健康管理。
从简陋诊室到标准化中医综合治疗区,从单一针灸到多元诊疗,龙门山镇卫生院中医科的发展历程,正是基层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的见证。“接下来,我们将持续深化与上级中医院的协作,引入更多特色中医技术,让千年岐黄之术在山区绽放更耀眼光芒。” 卫生院院长王程锦表示。一根根银针疏通经络,一副副汤药调理身心,这里的中医人正用专业与坚守,让健康福祉浸润山间百姓的生活。(田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