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骨科临床上,髋关节置换手术十分常用,主要是用于治疗各种髋关节疾病或损伤。将损坏的髋关节用人工假体替换,进而达到消除病灶、缓解疼痛、恢复活动功能的目的。近年来,此种手术的应用日益广泛,手术技术也相对成熟,疗效及安全性都得到了更好的保障。但是,髋关节置换术的创伤性较大,同时使用了人工假体,所以仍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影响。所以,在手术过程中,需要为患者提供完善的护理,在术前及术后执行积极的护理措施,以保证患者安全,促进患者康复。
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前护理
手术前要开展心理护理,根据患者恐惧焦虑的心理情绪,采取主动的心理干预措施。与患者积极沟通,倾听患者主诉,用安慰性语言进行疏导。使患者对手术重要性加以了解,鼓励患者正确面对疾病。开展心肺功能训练,通过有氧训练措施使患者心肺功能提升、呼吸时间延长、肺活量增加,有利于减少术后肺部感染。可采取深呼吸运动、有效咳嗽咳痰、吹气球或吹气泡、扩胸运动、超声雾化吸入等方式干预,改善患者的身体状态,让患者适合接受手术。执行排便指导,训练患者床上排便和使用便盆的方法,避免术后由于排便习惯突然改变造成排尿困难,引起感染。让患者多喝水,保证每日2000毫升以上,促进排尿。采取患肢皮肤牵引护理,并帮助患者明确牵引的重要程度,使其可以已掌握其中的各类注意事项,在实际牵引过程中也不能出现随机控制牵引重量的情况,要做好全面检查,这样就可以确保牵引能够取得预期中的效果,患者的肢体也要稳定在外展中立位。除此之外,还应当做好对于患者皮肤的保护工作,实现对于皮肤磨损以及压疮等问题的全面防护,有异常及时处理。
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后护理
术后早期护理中要将观察生命体征和患肢血运作为重点内容。在术后24小时内,对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电等持续监测。注意伤口引流通畅,对引流液的性状、颜色、量观察记录。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开展科学的术后康复指导方案。在手术后当天,可适当进行股四头肌、踝泵运动等长收缩训练,每日3~4次,每次20~30下。手术过后3天可以引导患者主动进行屈髋以及屈膝等动作,角度应当稳定控制在30°左右,而在进行直腿抬高训练的过程中,髋部应当向外展15°左右,这样有利于患者的康复。而在术后1周,屈膝屈髋的角度就可以提升至60°,必要情况下可以摇高床头,引导患者坐起来,并帮助患者借助拐杖进行站立,手术过后的第8天角度就可以提升到90°,髋外展也可以提升至30°,并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拄拐进行缓慢的行走,在实际训练阶段中还要重点关注患者肢体的内旋、屈曲等多种动作。避免双腿交叉动作。注意对患侧的保护。提供营养支持,采取少食多餐的原则,以此来逐步补充患者所需的影响,应当加大那些高蛋白事物的摄入量,比如鸡蛋以及鱼肉等,同时补充维生素和热量。注意食物容易消化,搭配合理,营养均衡。
髋关节置换术的出院指导
在患者后续顺利出院过后,仍旧需要做好必要的护理指导工作,帮助患者明确在手术过后三个月的时间内,不能采取患侧卧位,手术过后六个月要防止髋关节出现内收或是内旋。在生活中不要过度向前或侧身弯腰,不要跷二郎腿,不要坐软沙发或矮凳子,否则可能关节脱位。还要针对劳损等问题进行全面预防,尽量避免长时间的站立,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适当地进行功能锻炼。运动量应循序渐进,逐渐增加,不要过度劳累。在适当的时候向患者强调髋关节置换术的优势,使患者了解其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髋关节脱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颈骨折等疾病治疗中的作用,从而增强恢复的信心。叮嘱患者术后坚持正确康复锻炼的重要性,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科学的康复锻炼方案,达到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增加关节活动度、防止肌肉萎缩、预防术后并发症、缓解痛苦的目标。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拐杖,预防跌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