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严重心律失常具体护理方式有哪些
2023-02-24 10:10:23
作者:张雪
作者单位: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人民医院

心律失常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心脏类疾病之一,多发于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出现心律失常的可能性也会逐渐增大,但近年来越来越多人不注意饮食和作息,导致心律失常出现年轻化和不断上升的趋势。

心律失常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心脏跳动不规则,出现了过快、过慢以及不规律等情况的总称。心律失常是否会引起不适症状通常是根据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而决定,像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逸搏心律、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室颤动等严重心律失常不仅会影响日常生活,而且有可能危及生命安全。对于严重心律失常需要如何进行护理呢?下面就仔细讲解关于严重心律失常具体护理的方式。

戒烟戒酒。像长期吸烟喝酒的人群,由于身体长期摄入尼古丁、焦油和酒精等有害物质,其心律失常的发病率往往较高。一旦出现严重心律失常,为了避免发作或者进一步加重,患者一定要戒烟戒酒,避免有害物质继续伤害心脏的心肌组织。

注意饮食。对于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饮食方面一定要保证清淡,禁止食用油腻辛辣和刺激性的食物,不仅容易加重肠胃的负担,而且容易引起心律失常的发作。通常建议严重心律失常患者多选择一些绿色健康的食物,比如大枣、苹果和各种蔬菜等,能有效补充身体所需维生素之外,还可以促进肠胃蠕动,以及降低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的发病率,更好缓解严重心律失常的症状。需要注意的是,严重心律失常患者依然要保障营养的摄入,可以多吃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例如牛奶、鸡肉等。

保证情绪的稳定。情绪的波动,比如愤怒、高兴、悲伤等都会引起心脏的供氧加大,从而加重心脏的负担,进而不易缓解严重心律失常的症状。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保证情绪的稳定,不要大起大落,也不能长期处于悲观消极的情绪,不仅容易导致内分泌失调,引起其他不适症状,而且也无法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从而加大治疗难度。

注意生活作息。心律失常患者不可长期熬夜、过度运动以及过度疲惫,这些都有可能加重严重心律失常的情况。通常建议患者要建立规律性的作息,保证睡眠时间的充足,还需要避免进行重体力和长时间劳动,防止由于心脏工作量增大引起心律失常加重。

自我监测。严重心律失常患者除了要遵医嘱按时服药之外,在平时还需要进行自我监测,像定期复查或者规律性检查心律等。另外,心律失常 发作时往往会有先兆症状,例如胸闷、胸痛、呼吸急促和大汗淋漓等,此时需要及时服药,并且立刻前往医院进行检查,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避免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危及生命安全。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