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夏天,同事们都忍不住的好奇,为什么小丽总是不穿裙子呢。一次小丽和同事逛街,同事让小丽买裙子,她才悄悄地告诉同学为什么总是不穿裙子的原因。原来在小丽的肩背部和胸部长有瘢痕疙瘩,她觉得穿裙子会暴露出来,害怕别人看到会嘲笑她。小丽也去医院皮肤科就诊过,使用激素注射治疗、冷冻治疗,效果都不是很理想,有个瘢痕反而比之前还长大了些,而且夏天一出汗,还伴有瘙痒和疼痛。经过咨询,于是来到我们核医学科,我们推荐她用放射性核素敷贴器治疗。经过几个疗程的治疗后,小丽的瘢痕疙瘩几乎都变平整了,人也变得自信起来了。
瘢痕疙瘩是皮肤表面纤维组织增生引起的突起性皮肤病,可发生在全身的各个部位,好发于胸部和背部。对于瘢痕体质的人来说,往往瘢痕疙瘩的出现就是因为一个小损伤,比如一颗小痘痘、打的耳洞等。瘢痕疙瘩不仅影响美观,还会导致局部瘢痕瘙痒、疼痛甚至是功能障碍等症状,患者精神和心理上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瘢痕疙瘩本身并不会引起感染,但因瘙痒患者不停的搔抓就有可能会引起瘢痕组织反复感染。
目前治疗瘢痕疙瘩的方法有多种,例如手术、冷冻、激光、放射性核素敷贴、激素注射等。冷冻、激光、激素注射治疗等方法对瘢痕治疗虽有效,但多数也还会再生,不能根治。而放射性核素敷贴器是目前治疗瘢痕疙瘩最有效的方法,不仅简单、清洁,最重要的是安全、不易复发。愈后不易复发的原理是通过敷贴器放射出的纯B射线作用于病变组织,在B射线的电离辐射作用下使病变局部细胞生长或增生受到抑制,从而使病变组织发生形态及功能变化。
对于瘢痕疙瘩较大、较厚的,可先行手术切除,待手术切口愈合后或术后第5~7天行放射性核素敷贴治疗,这样可以减少瘢痕疙瘩的复发。而较小或比较薄的瘢痕疙瘩可以直接行敷贴治疗。
放射性核素敷贴器除了治疗瘢痕疙瘩外,还可用于治疗毛细血管瘤,尤其是小儿皮肤毛细血管瘤。小儿皮肤血管瘤是小儿常见、多发病,多发生在出生后不久,呈鲜红、草莓状或海绵状,部分患者的血管瘤生长速度比较快,可侵蚀邻近器官造成终身畸形或影响器官功能。虽然部分患者的小儿血管瘤有自愈的趋势。但是,考虑到部分血管瘤对患儿成年后会造成心理影响,因此发现血管瘤后还是应该及时治疗为好。另外,因为机体对射线的敏感性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低,所以应用放射性核素敷贴治疗皮肤血管瘤,应是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
放射性核素敷贴器治疗瘢痕疙瘩及毛细血管瘤一般无不良反应,少数患者可出现短时间的局部皮肤发红、色素沉着、脱毛(发)、表皮脱落等,可不必处理,随时间推移症状会减轻或消失。极少数患者可出现局部水疱、红肿、上皮脱落及溃疡形成,应及时终止敷贴治疗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同时要密切随访观察。
放射性核素敷贴器除了治疗瘢痕疙瘩和血管瘤外,还可用于下列疾病的治疗:鲜红斑痣;病变局限的慢性湿疹、牛皮癣、扁平苔癣、神经性皮炎;角膜和结膜非特异性炎症、角膜溃疡、翼状酱肉、角膜移植后新生血管等;浅表鸡眼、寻常疣、尖锐湿疣等;口腔黏膜白斑和外阴白斑。
很多患者虽然知道放射性核素敷贴器可以治疗上述疾病,但总是担心放射性辐射,尤其是小儿血管瘤患者的家长。其实不必过于担心敷贴器所产生的辐射,因为敷贴器所发射出来的辐射是纯B射线,穿透能力弱,它在人体组织内的穿透距离平均4?6mm,对周围的组织是不会造成损伤的。
进行同位素敷贴器治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敷贴一定时间达到预计的照射剂量后应立即除去敷贴器,切不可随意增加或减少敷贴时间。
对已照射的局部组织要减少摩擦,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治疗期间患处禁用热水烫洗、搔抓,以免造成损伤和感染。
患处有破损或感染时,要终止敷贴治疗,并采用抗感染等对症处理,待破损愈合或感染控制后再行敷贴治疗。
手术瘢痕最好在伤口愈合拆线后及时治疗,这样效果会更好。
治疗期间及疗效观察过程中需忌口,如海鲜类食物、辛辣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