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常年未进行体检,认为自己身体健康不需要体检,或者担心查出什么疾病而惧怕体检。体检真的没有任何用处吗?当然不是的,我们要正视体检,并认识到体检对预防疾病的作用,而这种作用往往是大于治疗效果的。
日常体检包含哪些项目
日常体检包含的项目有各科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其中实验室检查包括常规、生化和免疫学检查等;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X 线、CT、核磁共振等;另外还有内镜检查和一些功能性检查项目。检查不同的疾病还需要增加特殊项目,例如妇科宫颈癌筛查的落细胞学检查和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查等等。有喝浓茶、吸烟、饮酒等特殊嗜好,且年龄在40岁及以上的人群最好加骨密度检查。
体检真的有预防疾病的作用吗
健康和疾病是机体不同的状态,二者之间的界限有时候不会那么明显。一个人的机体可能潜伏着病理性损害或功能不全,而表面上却仍是很“健康”,当身体处于健康与非健康的“临界”状态时,及时体检就能够抓住最佳处置时机。体检是属于疾病三级预防中的二级预防,通过一系列针对性的检查可以及时发现身体的异常,做到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长时间的熬夜和精神压力大使得健康像沙漏中的细沙一样不断流失,罹患疾病的风险势必会逐年增加,尤其是心脑血管病和肿瘤性疾病。缺乏系统的体检就会失去对自身健康状况的了解,一旦突发疾病,就会直面死亡的威胁,例如脑出血、脑梗塞、心肌梗死、恶性肿瘤等,很大一部分患者就诊时就已经到了疾病发展的终末期,可逆的因素很少。诊断出后,医生往往只能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定期体检就能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然后精准施治,去除危险因素,将病魔扼杀在摇篮里。所以说体检是干预疾病发展的关键一环,也是扭转健康流失的重要措施。
何时体检最适宜
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风险会逐渐增加,所以无论男女都要定期进行体检。一般建议40岁以下的成年人每两年做一次体检,40岁以上每年体检一次,55至60岁以上每半年一检。当然,很多疾病是有遗传因素的,并且会受到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所以针对某些疾病的高危人群,我们要把体检做得更加个性化,就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减轻疾病的伤害。40岁左右的成年人往往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各方面的压力都比较大,再加上不良的饮食起居习惯,所以患病风险较高。
一旦家庭中的任何一人患病,都会打乱家庭节奏,增加家庭成员的身心患病风险。所以成年人应当对自己的健康负责,采取有效措施主动加强健康管理,将患病风险控制到最小。有的人会产生疑问,是不是孩子小就不用做体检了哪?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很多家长会有儿童智力、身体发展水平等疑问,通过体检,不仅可以了解儿童健康状况,还可以了解儿童的智力发育、身体发展水平,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抚养儿童。
体检的注意事项
体检时无论是中老年人,还是儿童,都应当严格遵守体检的相关要求,例如在体检前为了保证肝功能正常,应当避免喝酒、熬夜。体检前注意保持心态平和、作息规律、饮食清淡,禁止暴饮暴食,少食用高蛋白、高嘌呤的食物,并尽量减少剧烈运动,体检当天清晨要空腹。需要注意的是,在做特殊检查时,如妇科、男科检查,要注意憋尿等,在体检结束后要及时把相关资料给交到前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逐渐复杂,生活作息也越发混乱,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的患病率不断增加,它不仅降低患病个体的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增加了沉重的负担。因此,建议广大群众不分年龄、性别,抛开偏见,正视体检,认识到疾病预防大于治疗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