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疾病,并且其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冠心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在临床上都位于前三位。一般情况下,患病人群集中在中年以上,也就是40岁以上人群,且多患有高血压。但是近年来这一疾病的发病率有较大的提升,并且年龄分布出现明显的年轻化趋势,更应引起人们的重视。那么,通过本文一起了解下关于冠心病的知识吧。
冠心病的基本情况
基本概念。冠心病也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同于正常的冠状动脉,其管壁呈现光滑、弹性好、血流通畅等特征。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呈现狭窄、有硬化斑块物质等特征。
一般血管壁的痉挛、收缩或者形成血栓这些情况是造成血管壁狭窄的常见原因。除此之外,冠状动脉中发生粥样硬化也会造成血管壁的狭窄,并且一般会在这个基础上同时发生痉挛、血栓等,进一步加剧血管壁的狭窄,从而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缺血、缺氧等症状,甚至发生心肌梗死。在临床判断中,患者当冠状动脉狭窄或堵塞超过50%,就可确诊冠心病。
主要临床表现。就是患者感受到胸痛,根据不同的原因和症状,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陈旧性心肌梗死、原发性心脏骤停、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等。每个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不一样,会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
一般患者在发病初期都能感受到胸口或心脏先后出现压迫感、明显的紧缩感,通常疼痛的主要范围在手掌大小,但可延伸至左肩、左臂、脖子以及手指等部位。有的病人会持续胸痛达到数10分钟不等,有些病人胸痛的症状更为明显,持续时间更长,也有些患者会伴随呼吸困难、恶心等症状。应在能明显感受疼痛时,即刻进行治疗,以免发生休克或猝死。
冠心病的防治知识
冠心病的治疗。目前关于冠心病有效的治疗手段主要有3种:药物、介入治疗及外科冠脉搭桥术。其中最常用的是药物治疗,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抗心绞痛药物、抗血小板药、抗血凝药、溶血栓药、他汀类调脂药以及中药治疗。
抗心绞痛药物是指硝酸酯类、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在发病时缓解心绞痛症状。抗血小板药是指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能够减少血栓形成。抗凝血药物是指低分子肝素等,也可以防止血栓形成。溶血栓药可以溶解已形成的血栓,常用于急性冠心病发作。他汀类调脂药可稳定和一定程度消解病变处脂质斑块。中药治疗的效果因人而异,但可以加强西药的疗效,减轻副作用。
介入治疗和外科冠脉搭可以总称为“心肌血运重建”,主要是通过手术使冠状循环流经的管道变为较为正常的状态。这几种治疗手段都不一定是单一实行的,需要相互补充,联合治疗,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冠心病的预防。首先,冠心病与高血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首先要注意控制高血压。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饮食清淡、不吸烟、不过量饮酒等习惯。坚持锻炼,避免肥胖。缓解高血压情况。
其次,应注意降血脂。在饮食上,多吃低脂肪的食物,例如青菜、冬瓜、菠菜等蔬菜,避免大鱼大肉,保持饮食的高蛋白、高钙、低盐、低脂肪。维持胆固醇水平在一定的范围内。
还应在生活中注意情绪的调节。调节习惯性紧张、易怒、缺乏耐心等不良情绪,养成良好的性格,面对生活采取积极乐观的态度,渐渐做到遇事不着急、不紧张。
综上,其实冠心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它基本不能被彻底治愈,现有的治疗手段,也无法保证让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完全恢复正常。但是通过手术、介入治疗、药物控制和日常调理,可以让冠心病患者的症状得到缓解,实现无症状以及长期生存。没有冠心病的人群也要注意自己的健康状态,预防冠心病的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