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支气管炎是儿童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一种,轻症可能为病程较长的咳嗽流涕,重症可能发展为心力衰竭、呼吸系统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所以家长应在小儿细支气管炎的疾病认知与预防中提高重视程度,如下将从医疗专业角度罗列分析小儿细支气管炎的疾病机制、症状、治疗方法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一、病因与症状表现
临床中常见小儿细支气管炎由病毒感染所致,在病毒类型中,一般以呼吸道合胞病毒多见,其次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肺炎支原体感染在临床较为少见。另一方面小儿细支气管炎的发作也可见季节性,冬天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季节,同时长期接触二手烟的儿童出现细支气管炎的概率比其他儿童更高。
感染病毒后,儿童最常见也最主要的症状为呼吸系统症状,如咳嗽、打喷嚏、流鼻涕等,根据感染情况以及病程的不同,可能伴随轻微发热症状。重度细支气管炎患儿可能继发出现呼吸困难、发绀、呕吐等症状,如呕吐症状严重可能出现酸碱失衡,所以需要及早发现,尽早干预治疗。伴随治疗的开始,急性症状缓解最为迅速和明显,但浅表性呼吸系统症状可能迁延时间较长,如咳嗽、流涕等。
二、治疗方法
关于小儿细支气管炎的治疗,根据患儿症状的不同可能需要住院治疗,住院治疗的明确指征一般包括低血氧饱和度、急性呼吸系统功能障碍或严重并发症,如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脱水等。院内治疗内容一般为静脉用药进行抗感染以及纠正电解质紊乱治疗,同时面罩给氧改善低血氧饱和度问题,其他并发症根据个体情况予以对症治疗;如临床症状相对轻症,常见门诊输液治疗后嘱患儿居家休息,家长观察病情变化,居家观察期间家长应关注患儿体温、呼吸等基本情况,如无进行性发展趋势或可见症状缓解,则遵医嘱持续用药治疗即可。若见患儿症状加剧,出现口唇发绀、呼吸困难、哮鸣音等症状应尽快就诊。
三、饮食须知
在细支气管炎罹患期间,患儿一般不需过度忌口,常规饮食即可,可适当增加健脾、化痰食物,如枇杷、梨、大枣、核桃等,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其间应控制患儿高糖食物、黏稠食物或零食的食用,此类食物在进食期间可能增加呼吸道或咽喉部分泌液浓稠度,严重的可能造成窒息。整体上应增加每日饮水量,但当出现明显呼吸系统功能阻滞症状时则应控制饮水量,避免急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如患儿伴随急性消化道并发症状,在饮食上应遵循易消化原则,缓解胃肠负担。
四、提醒
小儿细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间应限制患儿过多活动,主要原因在于活动可能进一步加剧低血氧饱和度、缺氧现象,另一方面,患儿可能由于感染发热等因素影响,本身无常态下活力以及活动欲望,所以一般卧床休息即可;待临床症状基本改善,病情缓解后,家长应考虑增加患儿日常活动量,通过跑步、骑单车等常规运动方式增强小儿自身免疫力。
需要注意的是,有先天性心脏病、伴随自身免疫疾病等并发症的患儿,无论症状轻微与否,都应及早就诊接受医疗干预。整体上小儿细支气管炎仍应以预防为主,家属应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知观念,从患儿日常生活环境、出入场所、季节性衣物更替、运动增强体质等方面进行疾病预防。但家长在面对细支气管炎疾病时也无须过度紧张焦虑,该病的临床治愈效果良好,并且多数患儿居家治疗即可治愈,临床死亡率也极低,正常预防、就诊、遵医嘱用药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