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刚刚出生的孩子来说,身体各项免疫机制、机能还没有发育完全,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保护,很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的感染。那么,新生儿如果出现黄疸偏高的情况应该怎么办?
新生儿黄疸的原因
生理性黄疸
胆红素成成过多。新生儿体内包含的红细胞数量比较多、寿命比较短,在出生后红细胞的破坏增加,导致胆红素生成量过多,造成新生儿黄疸。
血浆白蛋白与胆红素结合的能力不佳。对于刚刚出生的新生儿来说,其一般会伴有不同程度的酸中毒,会减少胆
红素和白蛋白的结合。如果新生儿为早产儿,那么其胎龄越小,白蛋白的含量也就越低,其与胆红素相结合的量也就越少。
肝细胞对胆红素处理能力相对比较弱。新生儿在出生时,一般肝细胞中蛋白含量非常低,肝脏中处理胆红素进行转化的酶活性一般只有成人的百分之一,无法及时处理已经生成的大量胆红素。这种情况在早产儿中更加明显,可能会出现暂时性的肝内胆汁淤积情况,造成胆红素增高。
胆红素重吸收增加。新生儿一般肠蠕动性相对比较差,肠道中的菌群还没有完全建立,但是酶的活性却比较高,因此,就会将胆红素变成非结核胆红素,被肠道进行重复吸收,造成血胆红素水平出现增高的情况。
病理性黄疸
胆红素的生成过多。由于过多的红细胞破坏、对肠和肝循环增加会导致胆红素增加,由于这种情况导致的病理性黄疸主要有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溶血症、红细胞酶缺陷或是形态异常等。
肝脏胆红素代谢出现障碍。肝细胞对于胆红素的摄取和结合能力比较差,导致新生儿血清中的非结合胆红素出现升高的情况。由于这种原因导致的病理
性黄疸主要包括先天性的甲状腺功能低下、克里格勒纳贾尔综合征等。
胆汁排泄障碍。胆汁在排泄方面出现障碍,会阻碍肝细胞排泄和结合胆红素,或者出现胆管受阻的情况,导致结合胆红素出现升高的情况。常见病症有新生儿肝炎综合征、先天性代谢缺陷、先天性胆道闭锁等。
黄疸偏高后的典型症状
出现时间:生理性黄疸一般是在出生后2~3天开始逐渐从皮肤上体现,在4~5天的时候会达到高峰期。早产儿一般会在出现3~5天之内出现,5~7天之内达到高峰。而病理性的黄疸会在出生后24小时左右出现,并且血清胆红素会直接超过6mg/dl。
持续时间:大部分新生儿会在5~7天后逐渐出现消退的情况,一般不会超过两周,早产儿可能会持续四周左右的时间。
新生儿的状态:一般出现生理性黄疸的新生儿,在精神状态方面比较良好,正常大小便,发育和睡眠等一般情况都比较良好。而由于病理性原因导致的黄疸,一般会出现精神不佳、小便颜色异常等情况,严重的还会出现嗜睡、抽搐等症状。
治疗措施
实施针对性治疗。对于新生儿黄疸来说,如果经过检查确定是由于病理性的原因导致黄疸偏高,那么可以使用蓝光照射、服用药物两种方式进行治疗。同时在治疗的期间内,需要避免由于胆红素过高进入到新生儿的大脑中,否则就会导致新生儿患上胆红素脑病,造成孩子终身残疾。不仅会对孩子未来的身体上造成一定影响,同时对孩子自身、家长都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心理压力。如果仅为生理性的黄疸偏高,那么平时可以通过服用一些口服液进行调理和治疗。
不要乱用药物。想要真正不坑娃,就需要选择正确的治疗方式。如父母带新生儿进行检测,发现新生儿的黄疸偏高,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带新生儿做肝功能、肝胆相关的检查,排除由于肝胆问题导致黄疸异常的情况。同时要时刻对新生儿的身体情况、日常表现等进行观察,在此期间内如果没有专业的医生给予指导,千万不要盲目地对病情进行猜测,或者是服用任何药物。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药物都适合新生儿服用,在这种时候要按照医生的嘱咐,加强保暖,定量及时补充新生儿发育所需的营养,出现任何情况要及时到医院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