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便血-----身体在传递什么信号
2023-03-13 17:45:22
作者:聂畅波/胡海
作者单位:四川省肿瘤医院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上完厕所发现自己解出带血大便,有时量还挺多,见到这种情形,大家都开始担心自己身体是不是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其实,“便血”是消化道比较常见的症状,主要指血液自肛门排出,与大便混合呈暗红、柏油色或者便后滴鲜血,这里面还是有挺多“门道”,下文将一一阐述。

  便血查因之痔

  俗话说,“十男九痔”“十女十痔”,可见,痔是临床最常见的肛周疾病,一般根据病灶与齿线(齿线是一种解剖标志,距肛门口约2~3cm)位置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其中内痔多表现为无痛性便后出血,外痔则为在排便或者剧烈运动后肛周感受到的剧痛肿块,呈暗紫色,有时可破裂伴轻度糜烂出血,肛门指检(大夫用戴手套的手指插入肛门进行触诊检查)时往往不能耐受,一些外痔甚至能在肛门口看到上述肿物。混合痔则可同时伴有上述特点。总之,痔导致的便血多系便后滴血,有时可伴有肛周剧痛,肛门指检及内镜检查可诊断。

  便血查因之肛裂

  所谓的肛裂是指肛管远端齿状线以下皮肤全层纵向裂开,以肛管的前后正中为主,尤其以中线后方最常发生,约占肛裂发病的90%。一般通过肛门指检可发现截石位(仰卧,双腿分开放于支架上,最大限度暴露会阴,以钟表点数描述病灶位置)6或12点方向有纵行裂口,肛裂同外痔在临床表现上类似,同样为便后疼痛伴滴血,其疼痛往往呈周期性,多见于30~40岁的人群,男性多于女性,也可见于老人及儿童。

  便血查因之肠息肉

  有研究表明,肠息肉所引起的便血为诱发老年便血的第二因素。其发病率与年龄密切相关,其便血特点多为间歇性,出血量一般较少,临床常表现为慢性无痛性便血,颜色鲜红,一般不与粪便相混,但位于结肠近端的息肉所导致的便血可呈现暗红色,与粪便相混(也就是说,肠道息肉距肛门越远,引发的便血的颜色越深)。目前诊断肠息肉的主要手段仍为内镜(肠镜、胃镜)检查,另有学者指出,有些肠息肉被称为肠癌的“癌前病变”,因此,当确诊患有肠息肉时,建议在镜下行高频电凝切除处理,以降低癌变风险。

  便血查因之缺血性肠病

  缺血性肠病,又被称为肠道缺血综合征,患者首发临床症状多为腹痛,同时多数患者还伴有腹泻及便血等表现。缺血性肠病又分为急性肠系膜缺血、慢性肠系膜缺血和缺血性结肠炎,其高危因素为近期手术史、有心血管基础疾病、女性、习惯性便秘及高龄。在所有类型缺血性肠病中,缺血性结肠炎在临床上最常见,其腹痛多发生或加重于餐后,疼痛以左侧腹部为主,部分患者在24小时之内可见血便解出,若发生肠梗阻,则可出现呕吐、腹胀及压痛、反跳痛等腹膜刺激征。此病早期腹痛症状可轻微,往往容易出现误诊。

  便血查因之肠癌

  其实,提到便血,大家归根结底还是最惧怕自己患肠癌。的确,近年来结直肠癌在我国发生率逐年上升,因此,结直肠癌早期筛查对诊治结直肠癌意义重大。大多数肠癌患者可出现黑便 (大多数黑便即是血便,因粪便中血红蛋白在肠道中被氧化所致) 甚至是无痛性鲜血便,还有部分患者大便颜色正常,但是查大便常规提示隐血试验阳性。其他症状如大便形状改变 (变细、不成型等)、大便习惯改变,后期还可能出现便秘、腹胀腹痛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出现近期体重下降、贫血等症状。当然,少数患者没有出现上述任何症状,通过体检发现肠道肿物……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尽早就医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导致便血这一临床症状出现的原因还有很多种,比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感染性肠炎 (以细菌及病毒引起者常见)、毛细血管扩张症、血管畸形、憩室炎、肠套叠、凝血功能障碍等。

  因此,便血的出现只是身体对你敲响的警钟,最好进行相关检查,对疾病保持一种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态度。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