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导尿管是利用无菌技术将管径大小合适的导管插入膀胱以引流尿液的方法。长期留置导尿管是指病人体内留置的导尿管超过28天,通常指被用于无法有效、安全排空膀胱或小便失禁、行动不便的病人。
长期留置导尿管副作用或并发症较多,如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紫色尿袋综合征、导管堵塞、膀胱痉挛、容量丧失、尿道侵蚀、膀胱出口扩张以及慢性炎症(化生与癌症)等,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延长住院时间,还会降低病人生活质量,升高死亡率。根据2021年英国等多个国家医生协会、外科护士协会共同发布的《长期留置导尿管并发症的处理》方案,可对长期留置导尿管的病人实施最佳护理提供参考。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处理原则:应在症状出现时开始使用抗生素,如病人出现脓毒症或危及生命的感染征兆,应立即给予抗生素治疗。建议在治疗前留取尿液和/或血液样本进行培养。治疗应采用与其他复杂尿路感染相同的治疗思路。
紫色尿袋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疾病,常见于插管或便秘病人,表现为导尿管引流系统内尿液呈现紫色,鉴于其发病机理,应进行良好的导管护理和对便秘进行治疗。
导尿管堵塞:一、保持良好饮食,进行肠道管理;二、每天至少排出2L尿液;三、定期排空集尿袋,保持尿管通畅;四、如引流袋放置过低,引流管中尿液受真空效应影响可能将黏膜吸入导管孔隙,故需注意抬高引流袋;五、制定科学、合理的膀胱冲洗方案或导尿管维护方案;六、适当检查以排除膀胱结石,防止导管阻塞发生;七、使用密闭式引流系统,优化导管更换流程,以减少细菌定植以及碎片形成;八、使用导尿管阀门,定期夹闭尿管以预防导管尖端嵌入膀胱壁造成堵塞;九、定期更换导管,导尿管留置时间长短对菌尿和结痂有显著影响,故需定期更换以降低导尿管堵塞风险。
膀胱痉挛、疼痛和旁路:膀胱痉挛可能是由导管堵塞或逼尿肌收缩引起。逼尿肌收缩引起膀胱痉挛时需增加病人导管更换频率,并给予高纤维饮食、良好的液体摄入及肠道护理等干预。
膀胱容量损失:导尿管阀门可以控制膀胱充盈和排空,有利于防止膀胱容量丢失。2~4h排放1次尿液可以减少导尿管堵塞,其次,病人应尽可能接受接近正常生理的尿道管理,白天定时夹闭导尿管,夜晚保持自由引流。
慢性炎症、化生与潜在癌症发生风险:导尿术病人异型增生率高于普通人群。如病人出现不明原因的肉眼血尿(即使与更换导尿管有关)、反复尿路感染和新的膀胱症状,应立即进行膀胱镜检查。膀胱镜检查结果难以解释时,则需进行活检和长期随访。还应根据病人实际情况每年进行膀胱镜检查及活检,如果检测到异常增生或肿瘤性改变,应进行泌尿系统肿瘤多学科诊疗模式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