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各种因素导致患者的胰腺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引发的体内糖、蛋白质、脂肪等代谢功能发生紊乱所产生的综合症状。近些年,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呈直线型上升的趋势,该病症已经成为世界上继肿瘤、心血管疾病后第三位危重型慢性疾病。其实,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其并发症带来的危害,往往都是致命性伤害。因此,对该病症有一个良好的认知,根据患病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是非常有必要的。
糖尿病病因及症状
遗传因素:有糖尿病家族史的群体,患有糖尿病的概率要高于没有遗传史的群体。
免疫系统因素:当免疫系统存在缺陷时,这些缺少的抗体会对身体内的胰岛素造成很大的影响,致使胰岛素分泌量不断减少,最终诱发糖尿病。
不良的生活习惯:经常熬夜会让身体内皮质醇以及肾上腺素处于十分活跃的状态,身体对糖分的吸收会受到影响,导致血糖升高。
不良的饮食习惯:糖尿病与不良的饮食习惯有深切的联系,当体内摄入过多高油、高糖等食物后,会很容易发胖,当体内聚集很多脂肪时,对于胰岛素的敏感程度就会降低,此时就会出现血糖数值偏高的情况。
糖尿病患者会有较强的饥饿感、疲劳感,平时的小便次数会越来越多,且容易口渴,会因为脱水感到口干舌燥,这些都是糖尿病患者初期的症状,当症状加重后,高血糖会影响患者的血液流动,导致神经损伤。平时如果受伤,其伤口会很难愈合。
饮食对糖尿病的影响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管住嘴、迈开腿就是最好的疾病控制手段,不当的饮食习惯会诱发糖尿病的发生。
口味偏重,盐摄入量过高:当体内盐量摄入过高后,体内胰岛素分泌受限,从而降低人体自身胰岛素的降糖能力。
饮食不规:现在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很多人正常的一日三餐都不能得到保障,这样一来,人体消化道会很不适应,长久以来,体内消化道功能紊乱,连带身体其他功能损伤。
吃高油、高蛋白、高糖食物:此类食物会导致人发胖,人体过胖后,体内脂肪量含量过高,血糖随之也会升高。
如何通过饮食来预防糖尿病
日常饮食:日常生活中可以吃一些降低糖尿病发病风险的食物,如谷物、粗粮、脂肪酸、水果、蔬菜等食物。
注意忌口:平时要少吃一些增加糖尿病发病风险的食物,如米花、高钠、动物的内脏等食物。
在生活中,要有效利用食物交换法则,不要偏食,饮食以清淡为主,多选高纤维的食物,针对特定人群及易高发人群,应根据其身体情况制定特殊食谱,从而较好地控制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