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由于各种原因所引起的感染。出院之后或者入院之前所发生的感染,不属于医院感染。另外,医护人员、患者家属或者探视人员,在医院因为没有做好防护措施,被患者传染引起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患者在住院期间,由于免疫力以及抵抗力比较差,如果院内的消毒措施没有做好,导致病毒、细菌以及真菌等等存在于器械、物体表面以及空气中,就容易使患者存在医院感染风险。医院感染按病原体分类包括哪些,又应该来预防和控制呢?
医院感染按病原体分类包括哪些
内源性感染:这种感染又可以称之为自身感染,主要是因为患者在医院期间,遭受了自身固有的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医院感染。这里说的病原体一般是寄居在正常菌群里面的,身体健康的情况下一般不致病,但在个体免疫力受损,抵抗力下降的情况下,则有可能会引起感染。
外源性感染:这种感染与内源性感染不同,属于交叉感染,病原体为患者体外的个体,或者环境,如果患者接触了其他患者使用过的物品,或者与其他患者处于同一个空间,都有可能会引起间接感染。
医院感染怎么预防和控制
消毒措施:要预防及控制医院感染,首先就是做好消毒措施,患者所使用的呼吸机、导尿管、雾化器及卫生间、公共洗涤池等都属于重点关注区域,需要进行全面消毒。
医院环境管理:许多患者出现医院感染是因为环境因素,所以病房内需要经常开窗通风,同时还需要采用消毒液超声雾化进行空气消毒。对于一些高危病房,以及高危患者,则需要采用保护性的隔离,家属探视患者之前需要洗手、更衣,探视后,病房内还要全面消毒。
医护人员做好消毒措施:医院的医护人员也是容易出现医院感染的人群,所以在做各项护理之前以及之后,医护人员应注意遵守无菌操作的制度,需要彻底对双手进行消毒,上班的时候,不可以佩戴手链及戒指,也应尽量避免佩戴体积较大、造型较繁琐的其他饰品。另外,一次性用具不能反复使用,要注意做到一人一针、一人一垫、一人一管等。治疗室内最好安装感应水龙头,且需要配备干手机,减少双手与这些表面的接触次数,这样可以避免二次感染。另外,医院每个月还需要对院内医护人员的双手进行采样检测,医护人员的手指带菌数是不能超过15 cfu/cm2的。
妥善处理好医院的垃圾:要有专职人员负责收集并处理医院内的医用垃圾、生活垃圾,垃圾送去专门地点进行处理,垃圾处理之后也需要进行全面的消毒。
终末消毒:患者出院或病故之后,对其用过的床位需要严格消毒,做好终末消毒措施很重要。
减少各种侵袭性操作:很多医院感染是因为侵袭性操作,所以如果不是必要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侵袭性操作。如果因为病情需要,需要进行侵袭性操作,也需要注意采用无菌技术操作,避免引起感染,比如患者需要导尿的情况下,要选择适合的导尿管,可以选择毒性小,且感染率比较低的导尿管,比较常用的为硅胶气囊导尿管。另外,医护人员每天都要对患者的尿道口进行消毒,更换引流袋,拔掉导尿管之后,还需要对患者的尿液进行细菌培养,如果发现有感染情况,要及时给患者进行抗生素治疗。医院感染是可防可控的,做好院内卫生,做好消毒措施,合理进行侵袭性操作,都可以很好地预防医院感染。如果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服用消炎药物进行治疗,不能乱用药物,更不能过量用药。同时清淡饮食,不要吃辛辣、油炸的食物,且注意做好个人的卫生措施,避免到人多的地方。在预防以及控制医院感染方面,患者也要注意卫生,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多到室外走走,呼吸新鲜空气,对于身体恢复有一定的帮助。必要时还可以适当进行户外运动,比如打太极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以及抵抗力。另外,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有太大的心理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