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骨质量和骨密度下降所形成的骨骼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会出现乏力,腰酸背痛,行走困难,脊椎变形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骨折。对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可以到医院骨科就诊;对于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则可到原发病的相应科室就诊。那么下面就浅谈一下骨质疏松症。
一、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多发于中老年人,而且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Ⅰ型主要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好发于女性绝经后5~10年之内;Ⅱ型主要是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主要发生在70岁以上的老人;Ⅲ型主要是突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青少年型。常见的病因有很多,如内分泌疾病,慢性肾脏疾病,或者是结缔组织疾病,以及血液系统疾病。
内分泌疾病: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性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1型、2型),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等,这些疾病都有可能会导致骨质疏松症。
慢性肾脏疾病:若患有慢性肾脏疾病,这个时候可能会导致肾性骨营养不良,长此以往就会出现骨质疏松症。
结体组织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肌炎以及干燥综合征等,这些疾病也可能会导致骨密度、骨质量下降,从而出现骨质疏松症。
血液系统疾病:如淋巴瘤,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因为这些疾病的病程都很长,所以长期下去骨密度就会下降,慢慢的就会形成骨质疏松症。
二、治疗方法
调整生活方式:首先,饮食上要多吃一些含钙的食物,要低盐低脂饮食,并且要均衡营养,多吃各种食物才能避免营养缺乏;其次,要适当的进行户外活动,做一些体育锻炼,这样不仅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同时还有助于骨健康;最后要注意尽量少喝酒,少吸烟,不要吃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同时也要注意对自身加强保护。
补充剂:我们人体正常情况下每天所需钙元素为800 mg左右,如果是老年人或者是绝经后的妇女,可以在1000 mg左右,如果感觉每天吃的食物不能达到所需的钙元素的量,则可以通过喝葡萄糖酸钙、磷酸钙等钙剂进行补充,还可以通过口服维生素D来补充,但是要注意,如果有肾结石等疾病的患者要慎用。
药物:如果已经发生过脆性骨折,这个时候可以在医师的指导下口服抗骨吸收的药物,或者是促进骨形成的药物,如甲状旁腺激素,还可以结合维生素D或者是维生素K2进行服用,但是要注意禁忌证。
外科治疗:出现脆性骨折,可以通过微创手术来减轻疼痛,有很好的止痛效果;粉碎性骨折对于严重的可以通过手术的方法进行处理。
建议平时一定要保证每日所需钙元素的量,其次要加强体育运动,防止和积极预防各种疾病,这样才能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如果已经出现了骨质疏松症,这个时候要及早的进行治疗,可以缓解病情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