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瘢痕癌是指瘢痕发生癌变。各种创伤、放射性溃疡、静脉曲张等多种原因均可导致皮肤瘢痕,如果这种情况下皮肤瘢痕发生恶变,也称为“马氏溃疡”。所以现在把各种原因导致的皮肤瘢痕并且癌变,都统称为“皮肤瘢痕癌”。瘢痕癌变的发生率较低,但也不能因此疏忽大意,应注意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皮肤瘢痕癌的发病率,目前尚不确切。关于烧伤瘢痕发生的瘢痕癌报道较多。国内报道的数据为:烧伤瘢痕癌占同期皮肤癌的1%~9%,占皮肤鳞状细胞癌的18%,占基底细胞癌的1%。瘢痕癌可以发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国内报道平均发病年龄为42.7岁。一般50~60岁为高峰,年龄在40岁以下的较少见。皮肤癌潜伏期很长,平均约为30余年,因为时间长,往往不重视。下肢为最常见发病部位,约占1/3。头皮,躯干也是好发部位。
瘢痕癌与各种原因导致的瘢痕增生有关,常见原因为外伤与感染。
外伤:火焰烧伤、热水烧伤、热饭烫伤、化学物质烧伤、各种切割伤、交通事故导致的创伤、手术导致的医源性损伤等,都可以导致皮肤瘢痕形成。
感染:一般指下肢的静脉曲张、皮肤病、压疮、骨髓炎等。以往认为瘢痕癌变与慢性刺激有关,创面长期不愈合、反复破溃,经久不愈导致局部慢性炎症、机械刺激致癌变。近年来研究认为多种机制参与,例如细胞凋亡异常、信号传导通路异常、抑癌基因失活、癌基因激活等。
瘢痕形成后到发生癌变,大部分都经历了创面破溃,长期不愈合,或者创面愈合后反复破溃,形成慢性溃疡的过程。早期主要症状是瘙痒,抓挠形成溃疡。皮肤瘢痕癌分为三种类型。
浸润型:溃疡较浅,火山口状,创面底部不平,创面周边为增生瘢痕组织,质地较硬,色素沉着,周边浸润。
外生型:边缘隆起外翻,乳头样增生,菜花状外观。混合型:溃疡表浅,中间有肉芽凸起,高出周边皮肤,边缘界限明显。如果瘢痕破溃,发现溃疡呈现菜花状,恶臭,易出血。若出现创面突然扩大,局部疼痛剧烈等情况时应该怀疑恶变,及时就医。
对疑有癌变的溃疡早期采取多块、多次切取标本的方法进行组织病理检查,以期尽早明确诊断。病理检查可见瘢痕癌多为鳞状细胞癌,少数为基底细胞癌。治疗以手术为主,必要时淋巴结清扫。主要还是及时发现异常,然后前往正规医院进行规范治疗。
瘢痕癌的预防:创面形成时及时修复,高质量修复,避免后期瘢痕破溃。保护组织,避免反复损伤及抓挠等刺激因素。对于瘢痕破溃,需及时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