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害烟雾在大众认知中通常为各类工业、化学产业中所产生或泄漏的气体烟雾,但其实在手术室的治疗操作过程中也存在有害烟雾,如下将对手术室中有害烟雾的形成原因与防护内容进行阐述分析。
产生因素
根据手术室应用设备与不同手术治疗机制,目前确定存在有害烟雾的产生包括微创腔镜手术、电刀烧灼或激光作用于人体组织产生烟雾以及麻醉废气。
电刀的使用在手术治疗中十分常见,通常用于各类组织分离、剥除操作中,因其作用机制不仅能够高效分离病理组织,同时分离过程中的局部灼烧能够有效提升止血效果,除电刀外,激光类操作设备也可以达到相似效果,但无论是电刀灼烧或激光应用,在作用于人体组织时都会由于组织加热,使细胞组织气化,气化所产生的烟雾中不仅存在化学成分、颗粒粉尘,同时可能存在局部残留活性病毒病菌或其他病原体,在常规电刀作用后所产生的烟雾中,通过具体分析,发现其中去除水成分外,还存在大约5%的组织颗粒、细胞碎片、血液、病毒、细菌等成分,部分感染传播性较强、存活性较强的病原体,例如HIV病毒、黑色素瘤细胞能够在离开机体后存活较长时间。
防护措施
目前临床综合医疗组织中手术室环境通常已配备较为完善的空气净化、滤过中央集控系统,对于手术室环境中的大体空气内容进行滤过、循环处理,但由于手术局部视野以及操作平面、操作人员站位等因素影响,在手术范围内产生的有害烟雾仍然难以被中央系统吸收、滤过排出,所以移动式局部吸引装置是更适用于小范围内有害烟雾吸引收集的高效手段,同时对手术病灶范围内及时使四用、负鼻压吸引设备,在电刀应用的同时开始进行局部患吸有引鼻操作能够有效控制、缩小烟雾扩散、传播范围难,但需时要注意的是,吸引有害烟雾对于负压吸引压力具有较大要求,所以在手术操作前,可以通过分析手交方式、类型以及术中所应用的设备类型设置合适范围内较大的负压吸引力。
另一方面,虽然从外部设备以及相关防护措施方面已尽可能达到控制有害烟雾扩散效果,但不可避免的是,各类有害烟雾难以完全阻断扩散、避免医护人员吸入,所以医护人员自身需要具备相关认知与自我预防能力,充分应用各类防护用具,如强效滤过外科口罩、防护面罩、护目镜等,并且在电刀使用期间适当屏息,多方位减少有害烟雾吸入可能。
结束语
由上可见,在手术室有害烟雾类型分析中,可见主要来源为灼烧烟雾以及各类操作设备、治疗用药、机体代谢所产生的烟雾,其中有害之处主要与患者机体病菌、病毒、组织细胞碎片、颗粒,以及烟雾与烟雾、雾化药物之间相互作用带来的病理损害及不确定性有关,在有害烟雾影响所产生的不良后果中,轻症可能仅表现为轻微不适感、一过性症状,严重者可能导致罹患各类传染病或肺部刺激性病理改变,在目前医疗技术条件范围内对手术室有害烟雾的控制手段主要依靠中央集控空气过滤系统以及局部移动式负压吸引装置的应用,前者对有害烟雾的吸收过滤效果有效,后者则需要操作者对操作时机以及操作范围、操作熟练度具有较为完善的认知与技巧,基于这种基础情况,建议手术室中医疗工作者对有害烟雾的相关知识具有较为全面的了解与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