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退烧药成为家家户户必备的药物,退烧药通常就是两种,即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那么在什么时候用布洛芬,什么时候用对乙酰氨基酚呢?退烧药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有何区别?
1.退烧药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有何区别?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都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前列腺素的合成来发挥解热止痛的作用。对于一般感冒或是流行性感冒导致的发烧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也可以用于改善头痛、偏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痛经等轻微到中度疼痛。
布洛芬的优势在于退烧速度快,持续的时间长,控制退热时间一般为6-8个小时,特别是39℃的高温,退烧效果更好,但是有轻度的胃肠道反应,有些病人会有烧灼感、恶心、呕吐等症状,有时还会出现皮疹、头痛、耳鸣、转氨酶升高、影响凝血功能等症状,还有可能导致消化道出血、严重的溃疡,因此,在服用的时候一定要多加观察。
对乙酰氨基酚的副作用较小,耐受性较好,并且具有较快的吸收,在30分钟之内即可起到退烧的效果,但控制退热的时间较短,一般在2-4个小时之间,大剂量使用会引起肝脏的损害,因此需要注意用量,病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用药,也可以进行交替使用。
(1)不良反应方面:布洛芬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药物,会对人体的胃肠产生较强的刺激作用,所以在口服时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胃烧灼感、轻度消化不良、胃肠道溃疡、胃出血等症状。另外,布洛芬也会出现头痛、眩晕、耳鸣、视力模糊、精神紧张、嗜睡、下肢浮肿、体重增加等副作用。对乙酰氨基酚有可能会出现皮疹、荨麻疹、药热等过敏症状,也有可能是由粒细胞减少引起的感染、头疼、高热等症状。总的来说,与乙酰氨基酚相比,布洛芬的副作用更多一些,因此在应用时要慎重。
(2)剂型方面:布洛芬在市面上有胶囊剂、片剂、滴剂、颗粒剂、搽剂、软膏剂等,而对乙酰氨基酚有片剂、溶液剂、混悬剂,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相比剂型较少。
(3)慎用人群方面:对于有消化道溃疡史、胃肠道出血、心功能不全、高血压疾病的人,以及有消化性溃疡史、胃肠道出血、心功能不全、高血压疾病的人群,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才能服用布洛芬,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人,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乙酰氨基酚。
2.应当如何选药?
(1)痛经:痛经应选用有抑制前列腺素作用的布洛芬。
(2)头痛:对乙酰氨基酚对偏头痛和紧张性头痛都有效,布洛芬对紧张性头痛没有明显效果,并且对乙酰氨基酚起效更快,所以复方感冒药中大多含有对乙酰氨基酚。
(3)风湿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与炎症相关的牙痛、耳痛:布洛芬有抗炎作用,而对乙酰氨基酚作为弱的环氧酶抑制剂,不能抑制中性粒细胞的激活,因此不具有抗炎作用。
(4)对于有基础疾病者:有肝脏疾病者优选布洛芬;有哮喘、消化道溃疡、心脏疾病、高血压、腹泻、呕吐优选对乙酰氨基酚;有肾脏疾病应咨询医生,遵医嘱用药。
3.小儿患者发热如何用药?
(1)小于3月龄的小婴儿,应尽快就医。
(2)3月龄-6月龄的婴儿,通常用对乙酰氨基酚。
(3)大于6月龄,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都可以用,建议优选对乙酰氨基酚,因为对乙酰氨基酚有更长期的安全追踪记录。
(4)同时需要退热和抗炎(比如有关节炎的小儿患者)时,建议优选布洛芬。
(5)对于两种药物都没有禁忌证的小儿患者,如果服用一种药物到下次服药时间前体温又升上来,可以改用另一种,注意是“改用”,而不是“交替使用”,改用后如果效果良好就不用换回去了。
对于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用于解热一般不能连续服用3天以上,用于止痛不能持续服用5天以上,如果症状没有得到缓解的话,必须停止服用,并及时去医院进行咨询。在用药过程中,不可以同时口服一些具有解热镇痛的药物,比如某些复方抗感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