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所有的准妈妈来说,分娩都是让人激动却又担忧的过程,激动的是迎接新生命的到来,担忧的是害怕分娩期间出现难产出血或者宝宝不健康等问题。其实分娩期也有很多并发症,比如说产后出血就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性质比较严重,也是引起孕妇死亡的重要因素,那么面对产后出血应该如何应对呢?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指的是孕妇在娩出胎儿后的24小时内出血量大于500ml,若出现产后出血,没有及时抢救,很容易会导致产妇死亡,所以必须要及时的处理,做好产后出血的防治,下面我们来共同了解一下!
产后出血如何治疗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只有及时处理,才能有效的降低产后出血的影响,面对产后出血的治疗主要有以下方法:①产后出血大多是由于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引起的,而且大多是因为暴发型出血,所以产妇容易出现休克的情况。一旦出现产后出血的情况,护理人员要冷静处理,并且及时实施保暖、吸氧等措施,及时告知医生。然后急检血型,采配血,建立静脉通道,及时补充失血量,并且要对产妇的脉搏、血压、呼吸等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和记录,对出血量进行准确的测量,做好护理记录单;②及时制止出血,若有休克情况也需及时纠正,让产妇安静的休息,根据产妇实际情况指导和鼓励产妇进食,尤其要密切观察产后2小时的出血量,当情况恢复正常后,可送回病房;③产妇止血后回到病房后,还需要及时排空膀胱,避免影响子宫收缩。在产后的24小时内,也需要对产妇的情况进行密切关注,指导产妇保持外阴清洁,做好预防感染工作,及时纠正贫血;④若产妇存在产后流血多、出冷汗、恶心呕吐、呼吸急促等措施,要立刻通知医生采取抢救措施,若各种止血措施无法奏效,在输血以及抗休克的基础上,可采取子宫切除术。
产后出血的处理
产后出血对产妇的伤害较大,甚至严重时容易造成产妇死亡,除了及时抢救和治疗,还需要做好后续的护理工作。第一,产后不宜立刻出院,应住院观察一段时间,主要就是为了能够正确的区分是产后正常情况还是产后出血,因此住院观察更为可靠;第二,要注意做好室内环境的护理,保证环境的整洁,及时进行通风,避免出现二次感染,而且良好的环境可以促进产妇的恢复,同时还需要注意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第三,指导患者要多吃一些富含高蛋白质、含铁丰富的食物,以促进补血造血;产后要避免出现过度紧张定期情况,维持乐观的情绪,保证每天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避免久蹲或者久站;第四,私处护理以及预防感染。产后需要保证床单的干净、整洁,及时更换卫生垫,并且做好私处的清洁与护理,保证会阴部的清洁。若存在软产道损伤或者空腔组织残留引起的出血,这种情况需要消炎治疗,要根据医嘱合理用药预防感染,同时还应避免性生活、避免盆浴、坐浴,及时更换贴身衣物;第五,适当的活动。若产妇的恢复情况良好,护理人员要指导其家属帮助产妇尽早地下床活动,合理增加活动量,促进恶露和淤血的排出,让子宫恢复更快。当然也可以根据专业医生指导,参加产后康复保健训练,让身体可以快速的康复;第六,健康教育护理与指导。当产妇的出血情况得到有效的控制后,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掌握一些健康方面有关的常识,掌握正确的保健技巧,及时观察恶露排除情况以及子宫的恢复情况,若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治疗,并且还需要定期回院复查,以便调整治疗和护理计划。
总之,产后出血是分娩并发症之一,对产妇健康的危害较大,除了可能会导致产妇出现低血压等情况,严重时容易出现休克或者死亡的情况。为了降低产后出血的危害,除了需要及时治疗以及后续的护理工作,还应及时做好预防工作,比如说积极接受孕前检查、定期产检等,降低产后出血的几率,最大限度的保证母婴的安全。上述是对产后出血治疗和护理的总结,希望可以给读者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