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高血压是怎么引起的,如何治疗?
2023-04-18 10:48:57
作者:梁粉
作者单位:鄢陵县人民医院/心内科

对于高血压,我想许多朋友对它并不陌生,作为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疾病,为人们的身体带来了诸多不适反应,十分影响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根据临床调查研究发现,超过一半的老年人都患有高血压,而其他老年人也或多或少地会出现一些高血压的症状,且高血压的发病人群正呈现出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对此,我们必须要提高警惕,及早找到发病诱因,尽早预防,尽快治疗。那么高血压到底是如何引起的呢?我们又应该如何治疗呢?现在我们就来具体地说一说。

1.什么是高血压?

高血压也被叫做血压升高,主要是指血管中的血液在流动过程中,对血管壁形成的压力值长时间高于正常压力的现象。该病在发病时一般不会出现较为显著的症状,因此也被叫做“无声的杀手”,较为容易诱发脑卒中、冠心病等严重疾病。

高血压的判定:非同一天的3次测量且未服用任何降压药,如舒张压(低压)大于80mmHg和/或收缩压(高压)大于等于130mmHg,即可判定为高血压。

2.高血压的诱因都有什么?

2.1不良的生活习惯

经研究调查表明,大多数高血压的产生都和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关,包括不良的饮食习惯与生活习惯。不良饮食习惯包括吸烟、喝酒、大量摄入脂肪、盐分含量高的食物等;不良生活习惯有缺乏体力活动与经常熬夜等,严重时甚至有可能会引起中风。

2.2喝酒与吸烟

吸烟时,烟雾中的有毒物质会危害动脉内膜,它很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影响人类交感神经,导致患者的小动脉缩短,造成血压升高。研究发现,饮酒量增加,高血压的发病概率也会随之增加,而长期过量喝酒不仅有可能会引起顽固性高血压,还可能会降低病人对抗炎药物的敏感性。

2.3高钠低钾的饮食

高钠是指人们长时间吃得太咸。钠盐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对血管的协助,但是肾脏的功能有限,摄入过多的钠盐,其中的钠离子如果不能及时地排出体外,较为容易让血管的压力增加,引起高血压。WHO建议,正常人钠盐每天的摄入量应小于5g,但我国平均在8~15g,远超正常水平;而钾的每天摄入量应为3.51g,但我们而我国只有1.89g,只堪堪达到一半。

2.4工作压力过大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房价与物价的快速上涨使得人们面对的压力愈来愈大,人体较为容易出现一系列改变,如茶酚胺异常增加,这会加重心脏负荷与造成血管缩短,进而引起高血压。

2.5肥胖与超重

肥胖与超重是引起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特别是中心型肥胖。经研究数据表明,肥胖与超重人群出现高血压的概率要远超于正常体重人群。

2.6心理因素

如若人们长期存在精神异常的情况,例如惊恐、紧张、焦虑、愤怒、烦躁、压抑等状态下,不仅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还会让人体内的交感神经兴奋,更为容易引起高血压。此外,这些不良情绪的出现,还十分容易对人的脑神经造成影响,使人体的血液系统发生问题。

2.7遗传

高血压具有较高的遗传几率,经研究证实,如若家族中有高血压的疾病史,那么在后代中出现高血压的几率要高于正常人。

注意事项:由家族遗传所诱发的高血压一般发病较早,因此也就需要用更长时间进行抗压治疗。

2.8其他因素

引起高血压的因素除以上之外,还包括合并糖尿病、肾脏疾病、年龄、血脂异常等因素,近些年来,还有研究学者表示,高血压的病发可能与大气污染物有关。

3.如何对高血压进行治疗?

一般情况下,医院大多会建议高血压病人进行药物治疗。

当高血压病人出现以下情况时,建议立即进行药物治疗:

3.1舒张压80~89mmHg和/或收缩压130~139mmHg,并且心血管危险因素大于3个或是伴有靶器官损害;

3.2舒张压80~89mmHg和/或收缩压130~139mmHg,并伴有临床合并症;

3.3舒张压〉90mmHg和/或收缩压2140mmHg。

目前较为常用的降压药物主要有ARB(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CCB(钙拮抗剂)、受体阻滞剂、ACE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以及利尿剂等。当病人确诊为高血压后,医生会依据不同的合并症以及人群类型,有针对性地选择药物,实施个体化治疗。建议优先使用长效降压药物,以有效控制24小时血压,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

结束语:总之,高血压的诱因很多,人们一定要加大对其的重视,以免耽误最佳的治疗时间。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