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房颤患者如何选择抗凝药
2025-09-12 00:00:00
作者:刘钊
作者单位:武汉市青山区红钢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心血管内科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会造成心房节律紊乱,使其无法规律收缩,导致血液在心房内淤滞,进而易形成血栓。若此类血栓脱落,随血流至脑部,便可能引发中风。数据显示,房颤患者的中风风险为普通人的5倍,而抗凝治疗可降低60 ~70 的中风风险。目前临床常用的抗凝药包括传统的华法林与新型口服抗凝药(如达比加群、利伐沙班等),不少患者对药物选择存在困惑,实则需结合自身情况而定。

       华法林:便宜但“娇气”

       华法林作为临床应用逾60年的经典抗凝药物,具有价格低廉的优势,每月费用通常不足10元,对于经济条件欠佳的患者而言较为适宜。但它特性特殊,需长期监测凝血指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INR(国际标准化比值)堪称抗凝药的“剂量仪表盘”,正常范围一般为2.0~3.0。若INR过低,血栓预防效果不佳,中风风险会上升;若过高,则可能引发出血,如牙龈出血、皮下淤青,严重时还会出现消化道出血或脑出血。在用药初期,通常每周都要抽血检查INR,即便病情稳定后,每月也需检查一次,这对不便频繁前往医院的患者构成了不便。

       更为棘手的是,华法林的用药禁忌较多。菠菜、西蓝花、猪肝等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会削弱其药效,而抗生素、感冒药等药物可能增强或减弱其作用。例如,服用数天抗生素后,INR可能突然升高,进而增加出血风险。因此,服用华法林的患者需尽量保持饮食稳定,在更换药物前务必咨询医生。

       不过,华法林也有其独特长处:它的作用能够被维生素K快速逆转。若出现严重出血,注射维生素K便可迅速止血,这在紧急状况下至关重要。

       新型口服抗凝药:方便但有“门槛”

       近十年来,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逐渐崭露头角,包括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等。其显著优势在于无须频繁监测INR,药效稳定,受食物及其他药物影响较小,每日固定时间服用1~2次即可,对不便频繁就医的患者较为适宜。

       在出血风险方面,该类药物总体低于华法林,特别是脑出血风险可降低约50 。不过,不同药物各具特点,如达比加群可能略微增加消化道出血风险,利伐沙班则需关注肾功能情况。

       但该类药物价格偏高,每月费用在数百元至上千元不等,长期服用对部分患者而言存在经济压力。且其作用逆转需特定拮抗剂,如达比加群的拮抗剂依达赛珠单抗,这类药物并非所有医院均有常备,在紧急情况下可能会影响处理效率。

       这样选抗凝药更科学

       看年龄和身体状态:7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身体机能偏弱,出血风险较高,新型口服抗凝药更为安全;若合并肾功能不全,需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像达比加群在肾功能较差时便需减量。

       看生活便利性:常出差、距医院较远或不便定期采血者,宜优先选用新型口服抗凝药;可坚持每月到院监测INR者,华法林性价比更优。

       看合并疾病:有胃溃疡、胃出血病史者,应尽量避免使用达比加群;瓣膜病(如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目前仍推荐华法林,因新型口服抗凝药在此类患者中的疗效尚未充分证实。

       看经济条件:若长期用药经济负担较重,华法林更为适宜;若新型口服抗凝药已纳入医保报销,且经济条件允许,则可优先考虑选用。

       牢记这些用药原则

       不擅自停药:骤然停药或引发血栓反跳,中风风险急剧上升。即便需手术,也须在医师指导下调整用药,通常术前停药1~5天(依药物种类而定),术后再行恢复。

       注意出血信号:服药时若出现不明原因黑便、呕血、头晕乏力(疑似贫血),或突发头痛、呕吐、意识模糊(疑似脑出血),务必立即就医。

       定期复查:华法林使用时需监测INR,新型口服抗凝药应定期检查肝肾功能,老年人与肾病患者更需留意。

       总之,华法林作为传统抗凝药,价格低廉但需仔细监测;新型口服抗凝药使用便捷,但费用较高。房颤患者用药不存在绝对最优选项,仅需依据个体情况,结合医师建议,在脑卒中预防与用药安全性间寻求平衡,选择最适配的方案。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