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腰间盘突出术后可不能只“躺平”!做好康复护理也很重要!
2025-08-13 00:00:00
作者:刘丹妮
作者单位: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脊柱外科

在如今这个“久坐成常态、低头是习惯”的时代,腰椎间盘突出已经影响广大人群,尤其是青壮年和中老年群体的重要健康问题。很多人在保守治疗无效后,不得不选择手术治疗。然而,手术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术后如何科学康复、恢复功能,直接决定了疗效的“成色”与“长久性”。术后只知道“躺着休息”,不代表就是对腰最好的照顾。

1. 腰间盘突出术后,为什么不能一直“躺着”?

“动则生阳,静则生病”。术后休息固然必要,但长期卧床不仅不利于恢复,反而可能带来一系列并发症。包括:(1)肌肉萎缩、功能退化:长时间不活动会让背部核心肌群、下肢肌群迅速萎缩,影响脊柱稳定性,降低身体协调能力。(2)静脉血栓形成:久卧会影响下肢血液回流,增加深静脉血栓风险,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3)术后粘连或复发风险:术后早期适当活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术区粘连,提升恢复质量。长期不动反而可能使腰椎僵硬,日后再活动时更易出问题。

2. 腰间盘突出术后康复护理的目标

术后的康复护理并不是盲目锻炼,而是有目标、有步骤地进行。科学的康复计划能够帮助患者更快恢复功能,减少并发症,并降低复发的风险。以下是术后康复护理的核心目标:(1)减轻术后疼痛与不适:手术虽然解决了神经压迫,但术后初期仍可能出现伤口痛、肌肉紧张、组织水肿等不适感。通过物理治疗、冷敷、适度活动和疼痛管理措施,有助于缓解炎症反应,减轻患者不适。(2)恢复脊柱稳定与灵活性:康复训练旨在强化核心肌肉群,增强脊柱的动态与静态稳定性,预防术后因姿势不良或用力错误引起的复发。(3)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康复护理帮助患者逐步恢复穿衣、如厕、上下床、弯腰等基本动作能力,重建自理能力,提高生活独立性。(4)预防并发症和再次突出:不科学的静养或活动过度都可能引起血栓、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等术后并发症,甚至导致病灶再次突出。康复计划应根据个体情况动态调整,既鼓励活动,又规避风险。

术后各阶段康复护理重点有哪些?

   术后康复是一个持续过程,一般可分为急性期(术后0~2周)、恢复期(术后2周~3个月)、功能强化期(术后3个月后),具体康复护理重点包括:

(1)急性期康复护理: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减轻疼痛、促进切口愈合、预防并发症。术后48小时内遵医嘱卧床休息,保持侧卧位或仰卧位,避免长时间同一姿势。翻身时采取“木板式翻身”方式,保持脊柱稳定。(2)恢复期康复护理:这一阶段是功能恢复的关键时期,需要系统性的康复训练和日常生活管理。①功能锻炼:主要包括核心肌群训练、下肢肌力训练和步行锻炼,通过腹式呼吸、桥式运动、轻度平板支撑等方式增强腹背肌群的稳定性,同时加强下肢力量训练以提高稳定性和减少腰椎负担。此外,循序渐进地增加步行时间和距离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功能恢复,逐步提升整体运动能力。②日常动作指导:首先,应保持正确的坐姿与站姿,避免弯腰驼背,同时减少久坐或久站的时间,建议选择有靠背的椅子并在腰部增加支撑。起床时应先侧卧,再用手臂支撑缓慢坐起,避免腰部突然用力;上厕所时也应动作轻缓,减少对腰椎的冲击。此外,术后至少3个月内应避免搬运重物,以防影响恢复或造成二次损伤。③生活节律调整: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营养摄入应以高蛋白、低脂为主,促进机体恢复。(3)功能强化期康复护理:这一阶段的康复重点包括适当加强锻炼强度,如增加慢跑、游泳或普拉提等低冲击运动,但需避免剧烈扭转动作;同时建议将核心肌群训练融入日常锻炼计划,持续强化腰椎稳定性。

4. 结语

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恢复不仅仅是“静养”,更是一场科学、有序的康复旅程。手术只是治疗的第一步,术后的康复护理才是真正决定疗效长远性与生活质量的关键所在。合理的康复不仅能促进伤口愈合、恢复功能,还能有效预防复发与并发症。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