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碘缺乏病监测——理化检验筑牢全民健康防线
2025-08-12 00:00:00
作者:魏宏
作者单位:什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碘缺乏病(IDD)并非单一病症,而是一组因碘摄入不足引发的健康问题。轻度缺碘会引发地方性甲状腺肿,即“大脖子病”,患者甲状腺因代偿性增生在颈部形成肿块。严重缺碘则会导致地方性克汀病,患者会出现痴呆、矮小、聋哑、瘫痪等不可逆损伤。

胎儿期缺碘危害极大,可能引发流产、早产、死产或先天畸形。即便胎儿存活,也可能面临智力低下、听力障碍等问题。我国曾深受碘缺乏病困扰,上世纪70 - 80年代调查显示,全国有3500万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和25万地方性克汀病患者,病区学龄儿童智商平均比非病区低12.45个点。不过,通过食盐加碘和持续监测,截至2024年底,全国2799个碘缺乏病县、330个克山病病区县均达到控制或消除标准,达标率100%。

一、理化检验“三剑客”,精准检测碘状况

碘缺乏病监测核心在于评估人体碘营养状况,理化检验技术是“金标准”。我国已构建覆盖尿碘、盐碘、水碘的立体监测网络,每年对全国1/3的县开展人群碘营养监测,2018年起逐步实现全覆盖。

(一)尿碘检测:人体碘摄入的“晴雨表”

人体每天摄入的碘约90%通过尿液排出,所以尿碘浓度能直接反映近期碘摄入情况。我国采用《尿中碘的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 107.1),利用碘对砷铈氧化还原反应的催化作用,在酸性条件下,碘催化亚砷酸还原铈离子,通过测定反应体系中剩余铈离子的吸光度计算尿碘含量。该方法灵敏度高,可检测至1μg/L,但需严格控制反应温度和时间,以确保结果准确。

(二)盐碘检测:食盐安全的“防火墙”

食盐加碘是预防碘缺乏病最经济有效的方式。我国对食用盐碘含量动态调整,目前标准为20-30mg/kg(以碘酸钾计)。盐碘检测采用《制盐工业通用试验方法 碘的测定》(GB/T 13025.7),在酸性条件下,次氯酸钠将碘离子氧化为碘酸根,草酸除去过剩次氯酸钠后,碘酸根氧化碘化钾析出碘,再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通过消耗的硫代硫酸钠体积计算盐碘含量。该方法操作简便,但要注意避免碘挥发损失。

(三)水碘检测:环境缺碘的“探测器”

外环境碘缺乏是碘缺乏病的根源。我国采用《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碘化物测定》(GB/T 5750.5),常用催化分光光度法和离子选择电极法。前者利用碘催化砷铈反应原理,后者通过碘离子在电极表面产生的电位差定量。水碘检测可识别高水碘地区(如沿海盐渍化地区),这些地区居民无需额外补碘,甚至需供应无碘盐。

二、技术革新,从人工到智能的跨越

传统理化检验方法虽准确,但存在操作繁琐、耗时长、依赖实验室环境等局限。近年来,我国在碘检测技术领域取得多项突破。全自动碘元素分析仪,如安杰科技AJ - 6100型仪器,可实现尿碘、水碘、盐碘全流程自动化检测。单个样品检测仅需2分钟,120个尿碘样品从消解到完成测试只需4小时,效率较传统方法提升10倍以上。针对基层监测需求,研发出便携式尿碘检测仪,通过比色法快速测定尿碘浓度,10分钟内出结果,适用于现场筛查和应急监测。在食盐生产环节,利用区块链技术记录盐碘含量检测数据,实现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链条追溯,确保合格碘盐供应。

三、全民参与,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

碘缺乏病防控需全民参与。公众可通过多种方式配合监测工作。家庭自检时,观察食盐包装是否标注“加碘”字样,使用碘盐检测试纸验证盐碘含量(将试纸浸入盐溶液,颜色变化可半定量判断碘含量)。部分社区提供尿碘自助检测亭,居民采集随机尿样,20分钟获取检测报告,数据同步至疾控平台。科学补碘也不容忽视,孕妇每日需碘230μg,哺乳期妇女需240μg,可通过食用碘盐(每日5克)和每周1 - 2次海产品(如海带、紫菜)满足需求;儿童青少年应避免食用无碘盐,同时控制盐摄入总量(每日<5克)。

四、未来展望,开启精准防控新时代

随着技术进步,碘缺乏病监测迈向智能化、个性化阶段。AI辅助诊断可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分析甲状腺超声图像,自动识别甲状腺肿大、结节等病变,提高早期诊断率。基因筛查能检测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基因突变,识别碘利用障碍高危人群,实施个性化补碘方案。代谢组学则可通过尿液代谢物谱预测个体碘需求,为精准干预提供依据。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