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中医康复治疗膝关节炎疗效如何
2025-09-12 00:00:00
作者:​董超
作者单位:西部战区总医院 康复医学科

       膝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关节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疼痛、僵硬、肿胀和活动受限,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现代医学常用非甾体抗炎药、理疗和手术等方式治疗,而中医康复疗法凭借其整体调节、标本兼治的特点,逐渐受到广泛关注。那么,中医康复治疗膝关节炎的疗效究竟如何?

中医如何看待膝关节炎

在现代医学中,膝关节炎的核心是关节软骨的磨损和退化。而在中医理论里,并没有“关节炎”这个病名,而是根据其症状,将其归为“痹证”“膝痛”“骨痹”等范畴。

痹,闭阻不通之意。中医认为,“不通则痛”是所有疼痛疾病的根本病机。那么,是什么导致了膝关节的“不通”呢?核心原因在于三个方面:“筋不荣,骨不立;气不足,血不通;邪侵袭,络受阻”。

肝肾亏虚,筋骨失养(病之本):中医认为“肝主筋,肾主骨”。人到中年以后,肝肾精气自然衰退。肝血不足,则无法充分滋养膝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腱(筋);肾精亏虚,则骨骼失于充养,变得脆弱、退化。这是膝关节炎发生的根本原因,相当于“土壤”出了问题。

气血瘀滞,痰湿内阻(病之标):气虚则推动无力,血行不畅而成瘀;脾胃功能失调,水湿运化障碍,积聚成痰。痰瘀互结,阻滞在膝关节的经络和肌肉筋骨之间,直接影响气血的运行,从而导致剧烈的、位置固定的刺痛和肿胀。这是疾病发作的关键环节。

风寒湿邪,乘虚而入(病之诱因):当人体内部肝肾不足、气血不和时,外在的风、寒、湿等病邪就容易乘虚侵袭膝关节。“寒主收引”,会导致血管痉挛、疼痛;“湿性黏滞”,会导致沉重、肿胀、活动不利。这常常是疼痛急性发作的直接诱因。

因此,中医对膝关节炎的认识是标本兼具的:本在肝肾亏虚,标在痰瘀阻络,诱因在于风寒湿邪。基于此,治疗也绝非单纯止痛,而是围绕“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的原则展开:补益肝肾以强根基,活血化瘀、祛风散寒以通经络。

中医康复的综合治疗手段

中医康复采用多种方法组合,个性化治疗。

中药疗法:一是内服,根据证型选方,如独活寄生汤(补肝肾)、乌头汤(散寒湿)、白虎加桂枝汤(清湿热)等。二是外用,中药熏洗、膏药贴敷,直接作用于患处,缓解肿痛。

针灸疗法:迅速止痛、抗炎、放松肌肉、改善循环。常用穴位包括犊鼻、内膝眼、血海等。

推拿疗法:通过揉、捏、点按等手法放松肌肉、活动关节,减轻疼痛,防止粘连。

传统功法锻炼:如太极拳、八段锦等,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平衡和关节稳定性。现代康复中的股四头肌锻炼等也常被纳入。

饮食调理:根据体质选择食物,如肝肾虚者可食黑芝麻、枸杞;寒湿重者宜用生姜、羊肉;湿热者多吃薏米、冬瓜。

中医康复的疗效如何

缓解疼痛:针灸可显著减轻疼痛,效果持久。

改善功能:综合治疗能提升行走、上下楼等日常活动能力。

减少药物依赖:患者可减少甚至停用非甾体抗炎药,降低长期用药风险。

延缓疾病进程:通过补益肝肾、强化肌肉,改善关节环境,延缓软骨磨损。

但需注意,中医康复并非万能。对于关节严重变形、间隙消失的终末期患者,人工关节置换仍是更优选择,但中医在术前调理和术后恢复中仍可发挥辅助作用。

中医康复的就医建议

若选择中医康复,相关事项请注意: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寻找有资质的医师;要求辨证分型,制定个性化方案;理解治疗需长期坚持,通常需2~3个月或更久;患者需主动参与锻炼,配合治疗;可中西医结合,急性期用西药控制症状,同时进行中医调理和康复锻炼。

总之,中医康复为膝关节炎提供了更注重整体调节与自身功能恢复的治疗途径。若您正受膝关节炎困扰,可带着科学、开放的心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尝试中医康复。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