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校园霸凌现象及其处理方法
2025-08-12 00:00:00
作者:于雪琴
作者单位:达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一、 什么是校园霸凌呢?

校园霸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一方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网络等手段实施欺压、侮辱,造成另一方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的行为。

最常见的霸凌方式:

1、肢体欺凌:殴打、推搡、抢夺财物或破坏物品,例如拳打脚踢、扇耳光、逼迫他人下跪。

2、语言欺凌:辱骂、起侮辱性绰号、讥讽或传播谣言,如当众嘲笑他人外貌或家庭背景。

3、社交欺凌:孤立、排挤或散布谣言破坏人际关系,例如集体排斥某同学参与活动。

4、网络欺凌:通过网络传播隐私信息、恶意P图或发送威胁信息,如将同学照片丑化后群发。

5、强索欺凌:敲诈财物或强迫他人做违心之事,如索要“保护费”或逼迫他人偷窃。

  二、校园霸凌导致的问题

1、孩子突然不想上学,感觉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经常发呆。无故发生情绪变化,不愿与人接触,莫名感紧张、经常抱怨有同学针对他,睡眠出现问题(如:入睡困难,眠浅易惊醒,梦魇,早醒,整夜不眠等),出现行为异常(如:自残、吞药的消极观念等)。

2、人际关系差:(社恐,不敢与人接触)害怕与同学或者他人接触,在接触过程中感到极度紧张、不安,感到头晕,胸闷,呼吸困难,手抖等不适,甚至逃避与人接触及集体活动(如在课堂上不敢发言,不敢参加同学聚会,总感觉别人对自己不友善)。

3、情绪波动变化大:容易出现心情压抑、脾气爆发、急躁易怒,对以前喜欢的活动失去兴趣,做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对什么都无所谓,觉得自己没用,学习成绩下降,经常发呆走神,无端地感受苦闷,愁眉不展,食欲及睡眠发生变化。

4、自卑心理:对自己的能力不够自信、觉得自己长得不够好看,成绩不够优秀,从而否定自己的价值,产生自卑情绪。

三、处理方法

1、厌学:了解孩子厌学真正的原因及目的(讨厌上学还是讨厌学校呢)。①讨厌上学,不是我不想学,而是我看不到希望;不是我不想学,而是我不知道怎么学。②讨厌学校的环境及高强度的学习氛围,让人感到窒息。③找到孩子看不到学习的希望及不喜欢学校环境和学习氛围的理由,然后再对症处理。

2、尊重孩子的人格和自尊心:根据人类心理学,任何人人格上的尊严,都希望得到尊重,小孩更是如此。所以父母对于孩子的言语,要温和而客气,还有要尽量顾及孩子的颜面,不能有侮辱的口气。即使孩子做错了事情,也不可以践踏孩子的人格,应尽量选择批评和教导,而不是粗暴的处罚。父母要用真诚的爱去对待孩子:要让孩子知道,父母是自己最亲近的家人,没有隐瞒的必要,要能够无所不谈,坦然面对,用真诚的行动,来表达对孩子的关怀和爱。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和亲情的可贵。当孩子取得成功时,父母要多鼓励孩子,要跟孩子分享成功的喜悦和快乐。要深切了解孩子的需要:孩子内心的需求是通过父母和孩子的沟通才能了解,所以父母和孩子的沟通渠道一定要畅通。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跟孩子在一起玩耍,通过观察孩子的言行来了解孩子的内心。也可以经常跟孩子聊天,看看孩子内心都需要什么,父母跟孩子沟通时语气要温和,可以尝试像朋友一样谈话的方式,也许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

3、放松呼吸:深呼吸和缓慢的呼吸可以帮助你放松身心,缓解紧张和焦虑。运动:进行一些轻度的身体活动,如散步、慢跑或瑜伽,冥想,可以释放压力和焦虑,促进身体的内啡肽分泌,提升心情。寻找支持:与家人、朋友或亲密的人分享你的感受,他们可以给予你鼓励和支持,帮助你走出消极情绪。关注自己的兴趣爱好:做一些你喜欢的事情,如绘画、写作、听音乐或看电影,可以分散注意力,缓解压力。寻找积极的事物:尽量关注积极的事物和情绪,例如写下自己的感激之情、回顾自己取得的成就等,提醒自己生活中的美好。

4、其他:①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并接受自己的缺点。②积极思考:改变消极的思维方式,以积极的方式思考问题,增强自信心。③设定目标:设定可实现的目标,逐步实现,从而增强自信心。④寻求支持:与亲朋好友分享自己的感受,寻求他们的支持和鼓励。⑤培养兴趣爱好:通过培养兴趣爱好,发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从而增强自信心。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