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岁的曾大姐被反复胸闷胸痛折磨了1年多,来到彭山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常规冠脉造影检查显示,曾大姐的三支血管未见明显狭窄,然而前降支血流明显较慢,TIMI血流仅2级。为了充分评估前降支微循环阻力状况,心血管内科团队采用冠脉功能测量系统,对曾大姐进行了微循环阻力指数(caIMR)测量。结果显示,曾大姐左前降支微循环阻力指数高达 83.8,远超40的正常上线,明确提示左前降支存在严重冠脉微血管疾病。找到病因后,介入团队迅速为曾大姐制定了改善冠脉微血管功能的药物治疗方案。术后,曾大姐恢复良好,胸痛症状消失,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寇伟介绍,冠状动脉微血管由冠脉大血管下游的前小动脉、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组成,血管内径小于0.5毫米,负责将冠脉大血管输送的血液供应给心肌细胞。当冠状动脉微血管发生结构异常或功能异常时,就会引发心肌缺血,发生胸闷、胸痛等症状,这就是冠脉微血管疾病。由于常规检查难以评价冠脉微血管的功能,冠心病诊疗常常漏诊冠脉微血管疾病,导致患者症状反复。约40%的胸痛患者冠脉大血管没有明显狭窄,对于这类患者,冠脉微血管疾病是发生胸痛的重要病因。
据介绍,彭山区人民医院此次新开展的冠脉功能测量系统,采用基于冠脉造影影像的优化计算流体力学方法,能快速计算出 caFFR 和 caIMR,为冠心病诊疗提供了简便、快捷的现场指导。其中,caIMR 能够精准评价冠脉微血管功能,及时发现冠脉微血管疾病,实现对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全面、精准诊疗,为患者彻底解除“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