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摔昏了,喊醒后他还能说几句话,但很快就糊涂了,连自己怎么摔倒的都记不清了。”妻子蒋女士(化名)回忆道。
急诊颅脑CT显示,李华广泛蛛网膜下腔出血、左侧额颞顶部急性硬膜下血肿……生命危在旦夕。华西营山医院神经外科团队连夜为其施了脑内血肿清除术和去骨瓣减压术,将他从死亡线上拉回。
然而,手术只是第一步,下一步还面临术后挑战。如何让他从“昏迷”到“清醒”,再到“重获新生”?
据了解,李华术后处于“半植物人”状态,在重症医学科、神经外科治疗期间,康复团队为其辅以“促醒套餐”:采取了现代康复训练、感官刺激疗法、针灸、物理因子治疗等多种治疗方式。经过多学科联合精准治疗,昏迷40天的李华意识逐渐清醒,康复进入攻坚阶段。
此时,面对李华“认知功能障碍、无法言语、吞咽困难、肢体运动障碍” 等巨大“生活挑战”,康复医学科团队为他制定了“医护治一体化”的精准康复治疗方案,展开“多维度作战”。
吞咽与言语训练:利用智能吞咽言语评定系统,帮助他重新学会吃饭、说话。
运动治疗:通过四肢联动训练,逐步恢复肌力和协调能力。
手法治疗:关节主/被动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
平衡训练:增强核心力量,为未来步行打下基础。
物理因子治疗:低频脉冲电刺激,激活肌肉神经,防止废用性萎缩。
李华的愿望很简单,早点回家,还能开车。
康复团队将他的目标拆解为“近期气管封管、中期生活自理、长期回归社会”。
经过一个多月的康复治疗,他已从“半植物人”进步到能配合简单指令、自主行走,蒋女士感慨:“没想这么短时间内他能恢复得这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