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5·21”为成都照护日
全城致敬照护工作者
活动现场,成都市老年健康服务发展中心正式倡议将每年5月21日设立为“成都照护日”,呼吁社会各界关注老年群体健康需求,弘扬尊老敬老孝老传统美德,同时关注、关心、关爱照护工作者,共同营造尊重包容的社会氛围,强化其职业尊严与社会认同。呼吁社会各界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等积极挖掘行业典型,向社会展示照护工作的专业性与人文温度,提升职业尊严感与荣誉感。呼吁广大照护工作者要践行终身学习理念,不断精进照护技能。
40名优秀护理员获颁荣誉证书,成为首批“蓉城照护之星”。活动现场,“照护之星”代表、成都市八医院护理员莫翠兰分享了她的工作经历。来自自贡的莫翠兰从事护理工作六年,她提到,在照顾98岁的叶大爷时,通过细致的护理和情感交流,赢得了老人的信任。“老人卧床但思维清晰,每次为他擦洗身体、协助排便时,他都感激地说‘幺闺女,你又救了我一命’。”莫翠兰坦言,护理工作看似简单,却需要专业技能和耐心,“只有用细心、爱心对待每一件小事,才能让老人感受到家的温暖。”
构建“一联盟一标准”体系
提升老年照护服务水平
活动现场,“成都市城市照护联盟”成立,该联盟由成都市卫生健康委牵头组织,整合医疗机构、养老机构、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及培训机构资源,构建产教融合平台,为行业输送高素质人才。 同步发布的《成都市专业照护标准》由老年医学专家、一线骨干联合编制,涵盖基础照护、老年安全照护、孕婴照护等8大板块,特别设置认知障碍干预、安宁疗护等12项特色服务规范,形成从生命起点到终点的闭环服务准则,标志着成都照护服务迈向规范化、标准化新阶段。
成都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标准兼顾共性与特色,既统一核心流程,又允许机构制定个性化方案。这是成都应对老龄化挑战、提升健康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
社区卫生老年健康管理实现全覆盖
积极贡献应对老龄化“成都经验”
据统计,我国约75%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至少患有1种慢性病,43%多病并存(同时患2种及以上疾病)。截至2023年底,成都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达354.34万,占户籍总人口的22.17%,人口老龄化带来挑战,长期护理需求日益增长。成都通过创新“无陪护病房”试点、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等措施,实现失能失智照护床位增长40%、医养结合机构签约率达92%、老年人健康管理覆盖率突破85%。全市还建成“15分钟健康服务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健康管理率达100%。累计培养专业照护人才5万人,日均提供照护服务超8万人次,构建起“居家—社区—机构”协同发展的立体化医养服务体系。
未来,成都将通过健全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老龄工作机制,加速构建与超大城市发展相匹配的养老服务体系,为全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贡献“成都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