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卫健联播
热点排行
四川省人民医院成功开展罕见“镜面人”反位肝门胆管肿瘤切除手术
2025-08-13 00:00:00
作者:杨桅
作者单位:大众健康报

本报记者 杨桅

8月11日,四川省人民医院(以下简称省医院)肝胆胰外科病房,来自辽宁的65岁曹女士和家属将一面绣有“医德高尚技术精湛 仁心仁术暖人心”的锦旗送到医院张宇教授手中。11天前,在省医院手术室,一场与生命镜像的博弈悄然展开。这是一例极具挑战性的全腹腔镜下全内脏反位肝门胆管肿瘤切除术,为合并罕见“镜面人”解剖结构的IV型肝门胆管癌患者曹女士点燃生命希望。该手术不仅攻克了腹腔镜微创技术应用于复杂变异解剖的难题,更在极限条件下实现了精准的肿瘤根治与功能保留。

罕见叠加:“镜面人”遭遇凶险IV型胆管癌

患者体内上演着生命的“错位”奇观——心脏居右、肝脏居左,肠转位不良,全内脏反位(俗称“镜面人”)。据了解,“镜面人”发生概率仅约0.01%,正常情况下不影响生活,然而对于外科医生来说,却绝不是简单的“器官反着长、手术反着做”。这台手术的难点在于患者还不只是单纯的镜像,更有一些旋转不良的解剖陷阱,需要避开许多这种非完全镜面的变异陷阱才能保证手术成功,而且手术选择了腹腔镜下完成,最大限度减小患者创伤。

雪上加霜的是,曹女士罹患的肝门胆管癌(Klatskin瘤)已进展至Bismuth IV型,肿瘤凶猛侵犯左右肝管汇合部。虽经近两月积极退黄治疗,总胆红素由入院的401 μmol/L大幅下降但术前仍高达130 μmol/L,胆红素始终无法再进一步减退,肝功能岌岌可危。肝门胆管癌发病率为十万分之二到三,因其发生部位特殊、呈浸润性生长及与肝门部血管关系密切等特点给手术切除造成极大困难。长期以来,肝门部胆管癌曾被认为是无法手术根治性切除的癌肿。

三重生死关:反位迷宫、癌肿困局与血管谜题

反位迷宫:所有脏器位置反位,但又非完全严格“镜像”反转,因肠道转位不良,病人解剖又有多处迷宫“陷阱”,本应出现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前方的十二指肠从其后方绕行,本应镜像反位于右侧的屈氏韧带出现在左侧结肠上方,手术视角与操作习惯需彻底颠覆,还需小心踩上解剖“陷阱”,造成患者意外伤害。

癌肿困局:IV型肿瘤侵犯关键分叉,根治需精确切除汇合部以上。

血管谜题:术中发现致命变异——肝总动脉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且肿瘤包绕的胆管深藏于肝动脉、门静脉后方,剥离稍有不慎即致致命出血。

奇迹实现:腹腔镜下毫米级“拆弹”

面对三重生死考验,张宇团队凭借对肝胆立体解剖的深刻理解与精湛腔镜技术,在3D腹腔镜放大视野下展开毫米级精密操作。

精准定位:利用术中影像与解剖标志,在反位腹腔中精准定位关键结构。血管骨骼化:以“抽丝剥茧”之术,将变异肝动脉从肿瘤及淋巴组织中彻底游离(骨骼化),确保血供安全。极限保肝切除:因患者黄疸仍重,团队应用精准肝切除理念,精准巧妙仅切除汇合部少量肝组织,于分叉上方1厘米处精准离断胆管,术中病理确认切缘阴性,达到了根治目的,避免了大范围肝切除,最大限度保护了肝功能储备。精密重建:将肝门区三支胆管断端精细整形为共同开口,与空肠行无张力Roux-en-Y吻合,重建胆汁“生命通道”。

整个手术约5个小时,术中出血不多没有输血,现在患者恢复顺利,黄疸稳步消退,印证了手术的彻底性与安全性。

张宇术后称:“之前还未见全腹腔镜解决全内脏反位+IV型肝门胆管肿瘤切除在媒体报道。手术如同在镜像迷宫中拆除一枚定时炸弹,每一个动作都需反向思维,每一次分离都如履薄冰。成功的关键在于术前对变异影像的‘透视’解析、团队对腹腔镜技术的极致掌握,以及术中冰冻病理的实时护航。这种微创下的‘左右手互搏’,除了打破思维定式和技术熟练优势外,还颠覆了此类肿瘤常需半肝切除的传统认知,为合并解剖变异的肝胆肿瘤患者提供了创伤更小、恢复更快的微创解决方案。这台手术的成功,证明了即使是解剖‘错位’的复杂病例,精准微创根治同样可以实现,为今后特殊群体的治疗打开希望之门。”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