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卫健联播
热点排行
刷牙时突然口眼歪斜 针灸治疗让她重拾微笑
2025-09-02 00:00:00
作者:
作者单位:

“那天早上,我像往常一样刷牙,水却不受控制地从左边嘴角流下来。”35岁的陈女士至今记得那个让她恐慌的清晨。“照镜子时,我吓了一跳:左眼闭不紧,左边眉毛抬不起来,想笑一下,整张脸却僵硬地歪向一边。”突如其来的“口眼歪斜”,让这个一向爱美的年轻妈妈瞬间陷入崩溃。

在家人的陪伴下,陈女士匆匆赶到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就诊。经检查,她被确诊为周围性面瘫(贝尔氏麻痹)。“这不是中风,您别太紧张。”医生的一句话让焦虑的陈女士稍稍安心。

医生解释,这种疾病的“元凶”是支配面部肌肉的面神经出了问题。面神经穿行在狭窄的面神经管中,一旦因病毒感染(如疱疹病毒)、受凉或免疫力下降引发炎症水肿,就会像“堵车”一样无法向面部肌肉传递“运动指令”,进而出现闭眼无力、口角歪斜、鼓腮漏气等症状。虽然不会危及生命,但咀嚼困难、无法正常眨眼、表情僵硬等问题,不仅影响生活质量,更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

幸运的是,陈女士在发病后第一时间接受了规范治疗,而针灸成为帮她找回微笑的“关键武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医生根据她的病情制定了分阶段治疗方案。

急性期(发病1周内),医生采用“远端取穴为主、局部轻刺激”的策略,选取合谷、太冲等远端穴位,配合颈部风池穴疏风散寒。“这时候不能急于刺激面部穴位,过度刺激可能加重神经水肿。”医生解释道,轻柔的手法旨在为水肿的面神经“减压”,为后续修复铺路。

发病1周后进入恢复期,治疗重点转向面部局部穴位。医生精准选取阳白、地仓、颊车等穴位,通过温和的“提插捻转”手法刺激,并配合电针疗法,直接激活面部神经肌肉功能。同时辅以红外线照射改善局部循环,指导陈女士做鼓腮、抬眉等面部功能锻炼,形成“针灸疏通+物理治疗+主动康复”的立体治疗模式。

坚持治疗两周后,陈女士惊喜地发现左眼能闭紧了,嘴角歪斜明显改善;再经过一周巩固治疗,她的面部表情完全恢复自然,吃饭喝水不再漏,终于重拾自信的微笑。

医生提示:

针灸治疗绝非“千人一方”

医生介绍,针灸治疗面瘫的独特之处,源于它对“经络疏通、气血调和”的精准把控。而这种调节能力,不仅能修复受损的面部功能,更能延伸到面部健康与美丽领域。无论是面对突发面瘫,还是追求健康美容,专业指导都是重中之重。

面瘫需先由医生明确诊断,排除中风等中枢性面瘫,避免误诊误治;针灸治疗需“个体化”,医生会根据病程、体质、症状调整穴位和刺激强度,绝非“千人一方”;神经修复需要耐心,面瘫治疗通常需数周至数月,规律治疗和坚持功能锻炼缺一不可。(马艳萍 梁龙杰)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