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下井太多,身体出了问题,现在政府把免费筛查送到家门口,真是暖到心坎里了!”在彭州市通济镇卫生院,老张握着X光体检报告激动地说。这个夏天,通济镇2400余名曾经从事煤矿井下作业人员陆续接受了结核病专项筛查,一张守护特殊群体健康的防护网悄然织就。
2024年,通济镇卫生院在梳理肺结核疫情数据时发现:在当年管理的22例肺结核患者中,12人有煤矿井下从业史,占比高达54.55%。这一数字远超其他行业,立即引发市卫健部门的关注。通过进一步分析2022-2024年全市13个镇街的疫情数据,通济镇、龙门山镇等矿业重镇的发病率持续位居前列。
“井下作业环境潮湿密闭,粉尘浓度高,工人免疫力容易下降。”通济镇卫生院院长李家富解释,“我们立即启动专项摸底,发现辖区原煤矿从业者中,矽肺病史与肺结核发病存在显著相关性。”
今年3月,一场覆盖全镇的“健康敲门行动”拉开帷幕。由卫生院医护人员、村社干部组成的8支摸排小组,历时两个月走遍原从事矿山家庭。他们带着健康手册,敲开一扇扇紧闭的门,用方言土话讲解筛查意义,最终建立起包含2400人的重点人群健康档案。
“刚开始很多工人不理解,觉得‘没病查什么'。”村医王大姐回忆,她和同事们连续三天深入家庭,用真实案例说服曾经的工人:“去年老李就是筛查发现早期肺结核,现在都能下地干活了。”
7月1日早上,现场检查开始。通济镇卫生院体检中心导诊台前,护士们指导工人填写知情同意书;候诊区里,大屏幕循环播放着结核病防治动画;检查室门口,工友们有序排队进行结核菌素试验和胸片检查。
到8月25日,取得阶段性成果:974名矿工接受专业筛查,83例高危人群获得及时转诊。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被重新点亮的生命之光,更是通济镇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织就的防护网。(陈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