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助理、主治医师邓利华博士正式以在职博士后身份加入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南医院)放射临床博士后流动工作站。这是内江市卫生健康系统第一位临床医学在站博士后,标志着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在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
博士后是指获准进入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博士学位获得者,通俗来说就是具有“博士+科研”的双重含金量,同时匹配科研平台和配套科研经费的强大支持。
2013年,邓利华在川北医学院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毕业后于医院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2016年考上重庆医科大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2019年获得硕士研究生学历;2022年在职攻读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博士学位,并于今年6月博士毕业。
2025年8月31日,邓利华的博士后开题报告顺利举行,他详尽展示了开题报告内容——《基于多模态影像方法的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代谢-神经损伤机制研究》。其课题设计严谨、目标前沿,获得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教授、国家重点学科主任冯华教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刘雨辉教授等五位开题专家的一致认可。
开题专家组一致认为,邓利华的课题具有较高的创新性与转化价值,研究成果有望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和临床干预提供新的突破口。最终邓利华顺利通过开题汇报,成功入站。接下来,邓利华将在其博士生导师王健教授及博士后合作导师刘晨副教授的指导下进行为期3年的科研工作。
记者了解到,作为在职的在站博士后,邓利华将依托医院临床资源与高校科研平台,合理统筹临床与科研双重任务,一方面发挥专业特长,服务患者与团队,另一方面定期前往博士后流动站开展课题推进、数据处理与学术交流,以“临床-科研”双向促进机制为未来影像精准诊断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