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一般情况下出现骨质疏松的基本都是老年人和绝经期妇女,但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很多年轻人也会出现骨质疏松的情况。那么骨质疏松又该如何防治呢,不同类型运动对骨质疏松有何种防治效果?
骨质疏松是什么
骨质疏松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度增加为主要表现的一种骨骼疾病,骨强度主要反应骨密度和骨质量的完整性。骨质疏松临床分型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特发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内分泌疾病、低性激素疾病、结缔组织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成骨不全等、胃肠道疾病、肾性骨营养不良、肾小管性酸中毒等、药物性糖皮质激素、肝素、抗癫痫药等、肿瘤性、废用性等。一旦发现骨质疏松,要积极治疗,防止骨折,提高生活质量。骨骼强壮是维护人体健康的关键,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应贯穿于生命全过程,要维持骨骼强壮,应该加强营养,均衡膳食,建议摄入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这里要说一下,“骨头汤”是没有用的,因为里面含的钙机体不能吸收,那么骨质疏松吃什么好呢?
1.牛奶,奶类食物里面的蛋白质和钙元素的含量是非常高的,并且还有很多其他营养物质,比如矿物质以及维生素等。这些营养物质都会减少骨矿物质的流失,有效缓解骨质疏松的情况。2.还可以多吃一些三文鱼,三文鱼是一种营养价值非常高的食物,同样可以减少骨质的流失,预防骨质疏松的出现。3.进入中年之后,要多吃一些香菜,因为香菜中的含硼量非常高,这种物质可以促进身体对矿物质的吸收,能够充分保护好人体的骨骼。
总之,骨质疏松患者需要多样化营养,需要吃含钙量高的食物,比如说虾皮以及菌类食物。同时也要注意补充维生素D,这样才能促进钙质的吸收。如果有必要的话,也可以吃点药来缓解骨质疏松的情况,不过吃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才能进行。
骨质疏松该如何预防
如果存在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我们要防止发展成骨质疏松,或者要防止发生首次骨折,在这部分患者的预防当中,主要关注的是峰值骨密度和防止骨量的流失。峰值骨密度在35岁左右,人的骨密度就达到了一生当中最高峰的时期,保存这样的峰值骨密度,其预防就要从小开始,应该注意营养、多晒太阳和坚持锻炼。另外就是要防止骨丢失,如果说存在一些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药物,这时尽量避免并且要进行相应的处理,定期进行骨密度的检查,了解骨代谢的状态,早期采取措施是一个主要的预防方向。当患者已经发展成骨质疏松了,这时要防止骨折,如果已经发生过骨折,要防止再骨折,这个时候的预防主要是采用一些合适的药物可以降低骨折发生的风险。所以在不同的状况当中,我们采取的侧重点不一样,但以下几种方法都可以帮助我们预防骨质疏松。
充足日照:可以在阳光充足的时间,尽可能多地暴露皮肤于阳光下晒15~30min,每周两次,促进体内维生素D合成。2.戒烟、限酒、避免过量饮用咖啡、避免过量饮用碳酸饮料等。3.预防骨折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是防止跌倒,老年患者在家中比较湿滑的地方一定要做一些扶手、地垫等防滑措施,上下楼梯等要扶好栏杆,要穿防滑的鞋子,走路不稳的要扶拐杖等。4.对于骨质疏松症患者,做一些规律运动,如行走、慢跑太极拳、瑜伽、舞蹈和乒乓球等,可改善机体敏捷性,减少跌倒风险。当然骨质疏松症患者开始新的运动训练前应咨询临床医生,进行相关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