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上,消化内镜的应用愈来愈广泛,并发挥了优异的作用。那么你知道消化内镜有什么作用吗?可以诊断什么疾病呢?接下来带大家一起一探究竟。
什么是消化内镜
消化内镜是由消化系统直接获得图像,一套用以诊断或治疗消化道疾病的设备。依据临床应用的不同可以分为诊断型消化内镜和治疗型消化内镜。胃肠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消化系统壁构造的转变情况,镜下黏膜病变可以从电子光学高倍放大镜下染色,以此来表明病变的微结构改变,进而及早发现病变。消化内镜在消化道疾病的诊断治疗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是准确度高、广泛使用的检查方式。
消化内镜的临床诊断作用
染色内镜。是人们通常说的色素内镜。在用肉眼观察时,有一些病变也是很难被找出的。而经过染色内镜的检查,能够很好地发现病变。色素内镜可以作为诊断消化道肿瘤的辅助方式之一,其检出率一般为80%,最高可达90%。国外有学者对于小胃癌做了镜下检查,常规镜检查检出率仅有23%,而选用亚甲蓝-刚果红染色的检出率可以达到75%。是确诊极早期胃癌的有效途径,并能与浅表性胃炎、肠化生、良性溃疡进行区分与鉴别。我国国内也有学者对食管病变黏膜进行染色,发现碘染色后阳性病例较染色前明显增加。
超声内镜(EUS)。EUS作为一种完善的内窥镜确诊技术,近十年来得到了飞速发展。除消化道疾病和胆胰疾病的常规体检外,EUS还被用来检查黏膜下恶性肿瘤、纵隔和上消化道周边肿大的淋巴结、经食管和肺部病变的穿刺活检,在EUS引导下注入肉毒杆菌毒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在EUS引导下行胰腺假性囊肿的穿刺术和内部的引流等。伴随着新的医学影像技术的出现,尤其是三维立体多普勒彩超电子内窥镜和纵向转动超声波电子内窥镜发展和运用,EUS介入治疗技术将会发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肠镜检查。从推动式小肠镜到双气囊小肠镜,为小肠疾病的诊治带来了安全性高且可靠的技术支持。双气囊小肠镜可以直接观察到全小肠,对于原因不明的消化道出血诊断率可以达到80%。与此同时非常适合作穿刺活检、黏膜上色、病变位置的标记、黏膜下注射、息肉切除等的干预。伴随着近些年腹腔镜技术的广泛普及,硬内镜和软内镜的联合将会成为将来小肠疾病治疗的主要发展方向。而纤维结肠镜检查则是经肛门进入直肠、结肠和末端回肠的检查方式,其长度一般为130~140cm。更为安全、经济,且具备较高的特异度与敏感度,根据直观的观察能够有效地促进大肠疾病的诊断效率提升,在早期囊腺瘤和肿瘤疾病的检查与随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胶囊内镜。胶囊内镜的出现为内镜检查开辟了新的思路。针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诊断率为81%,更能够使小肠疾病的诊断率明显提升。但是不适宜出血量大或者有肠梗阻的患者。它主要缺点是不能进行直观地观察、取材和遗漏病变,并且观察图像需要一段时间。以往胶囊内镜一般被用以检查,而伴随着医学水平的发展,胶囊内镜不但可以确诊肠道疾病,还可被用作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修复以及治疗。
无痛苦消化内镜检查。又被称为清醒镇静内镜检查,是指运用一种或多种药物抑制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减轻其恐惧焦虑的情绪和疼痛阈值,保持一定程度的清醒,轻微意识丧失,同时具备完整的咳嗽、吞咽等保护性反射反应,确保内镜检查与治疗的顺利开展和完成,且不会对患者带来任何痛苦。美国、英国明确指出,内镜医生有责任竭尽全力确保内镜患者的权益与安全。现阶段,两国有近90%接纳消化内镜检查的患者接纳清醒镇静法。近些年,我国已有多家医院相继开展了无痛苦消化内镜检查,综合相关报道,该方法对于受检者的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均有一定的影响,但至今未有严重并发症出现,且没有相关的死亡病例报道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