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包天是我们民间说法当中比较通俗易懂的一种方式。我们的牙齿分为上牙列和下牙列,正常情况下,我们的上牙列就像一个锅盖一样的盖住我们的下牙列,所以我们的上牙列整体要比我们的下牙列要大一些。如果我们的锅大了一点,锅盖包不住它,就会造成反颌。
地包天的危害
儿童牙齿地包天对咀嚼功能、颜面美观和心理健康有较严重的影响,并且随患者生长增龄症状逐渐加重。正常情况下,当上下牙齿咬合时,上前牙应该咬在下前牙的外部。若下颌前突,下前牙咬在上前牙的外部,即为“前牙反合”,俗称“地包天”,为我国儿童常见的一种错合畸形,其危害主要表现在:
咀嚼肌活动不协调和咀嚼效能降低:与正常人群相比,前牙反颌的患者咀嚼肌活动不协调,咀嚼效率约为正常牙合者的1/2,食物咽下之前的咀嚼次数和咀嚼时间也比正常牙颌者多。
颜面美观和心理健康:前牙反颌的患儿面中部发育不足,从侧面看,面形呈月牙状脸,同全口牙齿已脱落的老太太的面形,严重影响患者面容美观,严重时还可出现不自信、自备、抑郁等心理障碍。
地包天的治疗方法
地包天家族有三位成员,分别是老大骨性包天、老二牙性地包天、老三功能性地包天。三位成员的特点、成因和治疗方法也各不相同。老大骨性地包天畸形最严重,对美观和功能影响也最大。老二牙性地包天主要出现在乳牙期,其上下牙槽骨的发育及位置正常,是由于牙齿的排列出现错乱造成。老三功能性地包天是由于不良哺乳姿势、不良口腔习惯等引起下颌功能性过度前伸,形成上下颌运动受扰。由于上下牙槽骨发育异常,造成老二和老三不及时矫治,也会慢慢发展为老大。我们可以从侧貌和咬合两个方面分辨地包天三兄弟。从侧面看,侧貌比较正常,仅表现为牙齿的反颌错位,则是老二牙性地包天。牙齿不咬合的时候,侧貌比较正常,当牙齿咬住的时候,下颌明显前身形成地包天面容,是老三功能性地包天。咬合上牙切端和下牙切端咬一下,看上牙切端能否咬住下牙切端,如果能咬住,则是老二牙性地包天和老三功能性地包天,如果咬不住,则是老大骨性地包天。
人群中有14%的人也许是地包天的患者,而地包天的患者是很影响面部的正常比例的。如何治疗地包天?其实地包天的矫正,它分为骨性、牙性和功能性。
中、重度的骨性地包天:骨性地包天的抵抗力度更强,矫正也更为复杂,治疗疗程可能会比较长,可能需要跨几个时期,比如3~5岁乳牙期、10岁左右的替牙期、12岁以后的恒牙期,还有成年之后的骨骼手术期。治疗方式主要有生长改进治疗、掩饰性正畸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生长改进治疗是利用自身生长潜力,引导颌骨的生长,改善颌骨位置的异常,从而减轻畸形。主要用于发育期的儿童和青少年,成年后骨性地包天也有复发的可能性,但经过早期矫治后,能降低矫正的难度。骨心地包天的治疗要在早期,利用生长潜能的优势,通过矫正力长期持续性的干预颌骨发育,才会有很好的效果。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通常分为术前正畸、正颌手术、术后正畸。
牙性地包天:年龄3到4岁,或者3到5岁一个年龄段,以及换牙之后7到8岁一个年龄段,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活动矫正器就能能够把它治好。通过正畸治疗,佩戴牙套,将上前牙往唇侧推出或下前牙往舌侧内收。
功能性的地包天:主要是要去除那些因为咬合干扰导致的牙齿的一个再长性,并没有一个年龄的区分,无论何时都是可以的。让孩子侧卧奶瓶可能就会更好一些,或者将大拇指洗干净了以后,垫在三四岁的小宝宝的嘴里,给它的上牙一个轻度的向外掰的力,给下牙轻度的向里掰的力,都是要掌握好一个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