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科普
热点排行
小儿热性惊厥的发病机制和治疗
2023-02-23 20:34:42
作者:蒋华
作者单位:达州市宣汉县第二人民医院

惊厥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一种临床表现,主要因为大脑神经元的不正常放电导致。在感染性疾病初期,如果儿童体温在38℃以上并且突然出现惊厥,如果不是因为颅内感染或者是其他原因引起的,那么就可以确诊为热性惊厥。热性惊厥一般为良性,且不会有后遗症,但频繁发生惊厥或持续惊厥,若不及时治疗,则会对脑部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从而导致癫痫发作。本文将围绕小儿热性惊厥进行简要说明。

小儿热性惊厥的发病机制

(一)遗传 通过对亲属的调查,小儿热性惊厥的遗传倾向已经被确认,在热性惊厥儿童中,26%~54%的热性惊厥患儿的亲属存在惊厥病史。自20世纪40年代起,关于热性惊厥的遗传,就有学者通过家系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多因遗传,有不完全外显性和表现度等临床类型。

(二)发热 对于发热和惊厥之间的联系目前还没有确定。该病先是发热,接着是惊厥,所以通常认为是由于发热引起的惊厥。主要是因为神经细胞的代谢、耗氧量、血流量会因高热而改变。同时,高热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过度亢奋,从而增强大脑对外部刺激的敏感程度。该效应对未完全发育的儿童丘脑产生强烈的电刺激。引起一种强烈的电化学反应,然后转移到脑的边缘和两侧的大脑,临床上以惊厥的形式出现。

(三)感染 热性惊厥的发病年龄正好是儿童感染率最高的年龄段,并且在早期发生颅外感染性疾病。对于热性惊厥的发生,感染并不是特异性的,感染不是引起惊厥的直接原因,感染引起的发热才是。临床大部分的发热性疾病都会导致热性惊厥的并发,最常见的是上呼吸道感染,其次是肺炎、出疹性疾病以及其他肠道感染等。

二、小儿热性惊厥的治疗

(一)常规治疗 保持冷静,选择安静的环境内,避免任何因素引起的刺激;注意保持呼吸道畅通,并保持头部倾斜,避免呕吐物、分泌物等吸入,造成窒息或肺炎;情况严重的患儿予以氧气,以此减轻低氧状态对大脑造成的损伤。

(二)控制惊厥 大部分热性惊厥患儿发作时间较短,一般在几分钟之内就会自动停止,无须使用镇静类药物。但对于发作时间较长或正在发作的惊厥患儿,应该马上将患儿置于侧躺位置,以免误吸入呕吐物,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进行吸氧,并予以安定进行静脉缓慢注射,一次控制在0.25mg/kg~0.5mg/kg,速度保持在1分钟1mg,情况严重时,可在20分钟后重复给药,24小时内重复2~4次。待控制惊厥后,应该持续使用抗惊厥药,直到体温消退,因为第二次或更多的惊厥仍然有可能发生。苯巴比妥作为重要的维持药物,应在患儿惊厥停止后予以15mg/kg~20mg/kg负荷量,分为两次进行注射,中间间隔2~4小时,在12小时后予以3mg/(kg.d)维持量,直到患儿高热退去。安定静脉注射和苯巴比妥负荷给药都会有窒息的风险,应该提前做好人工呼吸的准备。若出现持续热性惊厥,安定和苯巴比妥效果不佳,可使用苯巴比妥15mg/kg~20mg/kg负荷量于生理盐水中,进行静脉滴注,以及氯硝基安定静脉滴注等。

(三)预防性治疗 对于热性惊厥的预防性治疗有两种方法:持续使用苯巴比妥或丙戊酸钠;短期内注射安定栓剂、糖浆等。苯巴比妥和丙戊酸钠的长期治疗方法,在临床已有20多年的历史,虽然可以降低热性惊厥的复发,但还是难以降低发生癫痫的风险。安定栓剂预防热性惊厥的方法也逐渐被众多临床医师所认可,但是,对于安定栓剂和预防对象上,目前仍然有大量争议。第一次单纯性初次发作热性惊厥患儿可以不接受预防性的治疗,若要接受安定栓剂治疗,首次使用可尝试小剂量;对于存在多重复发性风险因子的热性惊厥患儿而言,需进行预防性治疗,甚至在第一次发作时;对于存在反复发作且次数超过两次,同时有出现多个危险因素的热性惊厥患儿,安定栓剂的使用剂量应增加。安定栓剂和糖浆在国外常应用于热性惊厥患儿,我国目前还没有这两种药物,但以片剂代替也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