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检查属于一种探测仪,能够用于多种疾病的检查。根据人体患病不同组织,对患者进行检查,最后将得到的测量值输入到电子计算机内,通过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可以观察到立体的图像,能够发现患者体内是否存在疾病,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CT检查相关知识
实际上患者在进行放射性检查过程中,的确会产生放射性,但是由于CT检查辐射量不是固定存在的,能够通过参数合理调节。同时CT检查辐射量的处理是医院重点医疗工作,因此相关工作人员会合理调节CT参数,避免患者受到过多辐射,因此患者检测一次两次,不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如果属于普通人群,每年在正常环境中摄入的环境辐射数值为1~2mSV,如果每日从事的是与辐射相关工作的工作者,那么每年需要摄入的辐射量为5mV,如果超过上述辐射摄入量,就需要定期做检查,或者即刻停止工作。根据上述标准,每年做头部CT的次数最好在2次以内即可;对于3岁以下的儿童,尽量不要做CT检查,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通过其他检查方式检查患儿病情。
CT诊断造成危害的因素
CT检查都是安全的,辐射都在人体能够承受的范围内,CT在检查过程中,对辐射产生的伤害要素包含以下几点。
照射剂量是起到决定辐射危害的重点因素,辐射量的单位为毫希弗,事实上辐射一直都在我们身边,大自然中的阳光和土壤都会对人体产生辐射,这种辐射称之为天然辐射。有研究分析,做一次肺CT产生的辐射量为1.5mSV,与人们半年的天然背景辐射量相同,做一次头部的CT所产生的辐射量更高,与人们8个月受到的自然辐射量相同,由此可以了解,CT检查的部位不同,所产生的辐射计量也会有所差异。
照射时间与距离对辐射危害也有一定影响,无论何种照射,如果时间较长、剂量较高,都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程度的危害,因此通过科学家们的不断研究,制作出新一代CT,促使扫描的时间缩短,时间计算单位为毫秒,促使患者接触辐射的时间降低,除此之外,在扫描过程中,患者可以选择低剂量扫描,提升检查诊断质量,让影像更为清晰,同时也可以减少诊断辐射的危害。
辐射程度受到患者和CT距离的影响,如果与放射源CT机距离增加,那么对人体的伤害也会相对减少,患者与CT之间的距离无法改变,但是家属和陪护人员能够远离工作状态的CT机。
人体对CT辐射也有抵抗力,在受到辐射过程中,人体有耐受能力,尤其成年人的耐受能力高于儿童和老年群体,男性抵抗辐射的能力高于女性,但是如果超过45岁,男性与女性之间的抵抗力无显著差异,所以做一次CT不会对患者产生影响。
孕妇想要做CT检查,检查部位如果不是腹部胎儿的位置,可以进行CT检查,但是如果检查部位是腹部胎儿位置,孕妇尽量不要进行CT检查,可以采用其他检查方式。
如果是婴幼儿,想要做头部CT,需要询问医生是否需要做CT检查,或者可以采用其他方式代替CT,避免对儿童产生影响。CT检查对于成年人而言,做一次两次不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但是如果是儿童或者年岁已高的老年人,由于其耐受能力低于成年人,因此尽量选择其他诊断方式代替CT诊断。
CT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用于诊断各种疾病,但是在诊断期间,由于其会产生辐射,因此更多患者担心辐射对身体的影响,同时又希望通过CT诊断了解自身疾病状况,因此产生矛盾疑惑心理,对于成年人而言,CT检测一次两次不会伤害到患者身体健康。通过分析每年人体能够承受的辐射剂量,缓解人们担忧心理。但是在日常诊断中还需要注意,如果是不必要的诊断,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同时家属及陪护要做好防护,离诊断室远一些,避免给自身造成不必要的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