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通过循环系统灌注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参与身体的酸碱平衡、呼吸、营养物质运输、免疫功能、体液渗透压调节等生理活动,是维持机体内外平衡及新陈代谢的重要物质。因此在机体发生病变时,会在血液上有异常表现,而血液化验能够反映机体各个系统的状态,是辅助各种疾病诊断的重要信息。
血常规
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三大常规之一,项目主要包括血小板、红细胞计数和白细胞计数。血常规可用于指导诊断咽痛、发热等症状,就诊时医生常常建议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确认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若发生病毒感染,通常表现为淋巴细胞升高,而细菌感染则主要表现为中性粒细胞增加。血常规还可以用于很多血液系统疾病的辅助诊断,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白细胞减少等疾病,可以表现为白细胞计数的变化。通过红细胞体积检查,还能判断患者是否贫血,血小板计数能够帮助临床了解血小板情况,是否有凝血系统疾病。
血常规检验结果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性别、年龄、精神状态、活动情况、标本采集时间、吸烟等,为了减少对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血常规的检验时间通常在晨间8:00~10:30,且抽血前要求空腹状态,如果要进行血常规检查,受检者应当在前一晚10:00之后禁食禁饮,前一天避免剧烈运动,如果是冬季,应该在保证躯体暖和状态后再采血。采血前主动告知医务人员近期服用的药物,以便其分析是否会干扰检验结果。
肝功能
肝脏血液供应系统包括肝动脉、门静脉,输出通道包括胆道和肝静脉两条。肝细胞会产生多种酶参与人体代谢,肝脏功能多样,肝功能检查项目也较多,常见的检查项目包括:转氨酶(包括谷草转氨酶与谷丙转氨酶,可反映肝细胞是否受损或发生炎症)、碱性磷脂酶(可反映肝组织中胆管细胞损伤及胆道是否梗阻)、胆红素(是反映肝脏损伤程度的敏感指标,肝脏损伤越严重,胆红素升高越显著)、白蛋白与胆碱酯酶(主要用于反应肝脏合成功能,若肝脏损伤严重,肝脏合成功能下降,则表现为白蛋白与胆碱酯酶下降)。
肝功能检查的注意事项与血常规有一致性,都是需要空腹,同时受检者在检查前1周内应当保持规律作息,检查前不吸烟不喝酒。部分药物对肝功能检查影响较大,如受检者检查前服用扑热息痛类药物可能造成转氨酶升高现象,因此在检查前应当详细交代近期用药情况,在身体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需提前3~5天停药。
肾功能
肾功能血生化检查常用项目包括尿素氮、尿酸、血肌酐、胱抑素C等,上述指标的异常可能提示肾功能的损害。
进行肾功能检查前,要注意调整日常饮食,不要过量摄入蛋白质,过量可能引起血肌酐水平的升高。同时不要剧烈运动,剧烈运动加快机体肌肉代谢,也可能导致血肌酐水平升高,最重要的还是检查前保持空腹状态。
甲状腺功能
甲状腺功能指标主要包括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血清甲状腺素等。情绪、作息可能影响甲状腺功能,因此检查前应当避免情绪过度波动,不要熬夜,保持心态平和。如果已经确诊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且正在接受药物治疗,在抽血前可以不服用药物,以此反映药物疗效。
血糖与血脂
血糖就是检测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血脂检测即对血液中脂类物质含量进行检测。
在检查血糖血脂之前,保持空腹。日常饮食不必刻意调整,保持和以往一致的习惯,检查前避免大量饮酒。抽血过程中放松心情,以免因过于恐惧造成血管收缩,增加抽血的难度,影响检查结果,从而影响医生判断患者身体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