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治疗是现代医学界一种常用的治疗方式,但由于手术需要在患者的身体上打开创口,难免会导致患者的血管破损而出血,此时就需要对患者进行输血,而自体输血的方式则在手术治疗当中逐渐得到了越发广泛的应用。那么,什么是自体输血?自体输血相比正常输血有着怎样的优点?
什么是自体输血
顾名思义,自体输血就是一种将患者自己的血液输回患者身体当中的输血方式。
自体输血一般有3种方式,一种是贮存式自体输血,通常是在对一些择期手术,同时术前身体状况良好,血红蛋白指标正常的患者采用的输血方式,在手术前的一段时间定期对患者进行血液采集与储存,在手术期间患者需要输血的时候将采自患者身体的血液输回患者的身体当中。除此之外,在医院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当中,如果患者出现失血的情况,医院就会采用特殊的设备将患者丢失的血液收集处理后输回,这种自体输血的方法通常适用于预期失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20%的手术,称之为回收式自体输血。另外,在我国还有一种已经应用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自体输血方法——稀释式自体输血,即在患者进行手术之前采用血液稀释的方法来为患者进行血液储备,等到手术中患者需要输血的时候再将血液输回患者体内。
自体输血的优点
相比从血库当中采血后为患者输血的方法而言,自体输血的方法在临床当中有着相当多的优势。首先,自体输血可以有效帮助患者避免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比如艾滋病、梅毒、肝炎等。在血液中心通过无偿献血采集血液的过程当中,受限于医学的发展并不是所有的经血传播疾病都能够在现有的技术上被发现,再加上部分献血者在未发病的时候也不知道自身患有血液传播性的疾病,因此就有可能导致带有传染性病原体的血液被用于输入患者。但是通过自体输血的方法,患者就可以有效避免将带有病原体的血液输入自己的体内;其次,在医院对患者进行输血的过程当中,通常需要针对采集的血液与患者的血液进行血型检测与交叉配合实验,否则很可能导致抗体抗原免疫反应的发生,将自己的血液输回体内就不需要考虑这些问题;第三,上文提到自体输血需要从患者体内或主动抽取或被动收集血液,而这种放血行为能够有效刺激患者体内的红细胞再生,从而使患者的术后造血速度得到有效的加快,进而使患者的身体更好的恢复;最后,这种从患者自身取血后输回的输血方法可以有效减轻医院血库的血液供应压力。
自体输血的禁忌人群
血液受到污染的患者:这里提到的污染主要指的是以下几种类型。患者在手术中出血的同时,其胃肠道内容物、消化液或尿液等与血液混杂,此时即使能够收集患者的血液也不能自体输血;血液受到恶性肿瘤污染的患者,采用自体输血的方法会导致癌细胞更快的扩散;患有脓毒症、菌血症等疾病的患者,将血液再次输入患者体内只会导致其病情加重。
受到部分疾病影响的患者:除了血液受到污染的患者外,一些受到特定疾病影响的患者也不能采用自体输血,其中包括,严重心脏疾病患者,肝肾功能不良患者,贫血患者以及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等。
一些特殊情况的患者:有一些情况特殊的患者,比如短期内曾进行过献血,并发生过迟发性昏厥的患者;胸腔或腹腔出现开放性损伤且持续4小时以上的患者;采血过程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物理或精神疾病发作或加重的患者等。
在医院对患者的诊疗过程当中,自体输血是一种安全性与输血效率更高,且对医院血液库存储备压力更低的输血方法,对于部分患者的手术治疗有着非常良好的效果。但是,自体输血并不是所有患者都能使用的方法,只有加强对自体输血禁忌症的了解,才能更好借助自体输血救助更多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