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尿道结石为常见多发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尿道结石较为少见,发生尿道的结石大多来自其上游的泌尿系统,如肾、输尿管及膀胱,特别是膀胱,也可发生在尿道憩室内。
男性患者中,尿道结石主要卡顿于前列腺部、尿道舟状窝或者外尿道口。如果有尿道结石,患者排尿时尿线会变细,甚至不能自行排尿,而且结石嵌顿的部位会产生疼痛,容易并发尿道感染。
结石的形成病因
草酸盐性结石:高草酸尿是草酸盐性结石是患者患结石的根本原因,从食物中摄取的草酸虽只占尿中全部草酸的10%~15%,但在没有代谢异常的情况下,肠道吸收草酸的多少是尿中草酸量波动的重要因素原因,通过限制饮食中摄入的草酸盐增加枸橼酸盐的摄入,可使尿中的草酸明显降低,枸橼酸可与草酸钙反应形成易溶于水的枸橼酸盐,最终均可使草酸盐在尿中的含量明显减少达到预防尿结石的目的。磷酸性结石形成的重要因素是在碱性环境下形成,在酸性环境下易溶于水不易形成结石。动物性食物产生较多的酸性物质经尿液排出后可使尿液的pH值减低,从而改变磷酸性结石在集合系统中形成环境达到预防结石的目的。
尿酸性结石:尿酸性结石形成主要是嘌呤代谢异常在血液中尿酸过高,经肾脏排至尿中在酸性环境下饱和析出形成尿酸性结石。少食含嘌呤高的豆制品及动物内脏等食物,可使体内产生的尿酸减少从而使尿液中的尿酸减少,多食植物性食物,因植物性食物经消化吸收后可在体内产生大量的碱性物质,经尿液排出后使尿液碱化,使尿酸在尿液中不易达到饱和预防尿酸性结石的形成。
钙性结石:有许多资料显示,不应限制钙的摄入,如果严格限制钙的摄入可导致食物中的草酸在小肠内与钙结合减少,通过小肠吸收的草酸明显增加,如果患者不能保证严格的无草酸盐饮食反而会使尿中的草酸盐排出增加;限制饮食钙还可以刺激维生素D3的排泌,导致骨吸收和尿钙增加,这些均可促进结石的形成。对于特殊的吸收性高钙尿等患者应限制饮食钙外,不应限制钙的摄入。蔗糖可使肠道吸收钙和草酸增加导致尿钙及尿草酸盐增加,还可使肾实质钙盐沉积。过量摄入钠也可导致尿中钙、尿酸增加及枸橼酸盐减少。因此限制蔗糖、高钠的摄入可减少钠、钙、草酸盐和尿酸的排出,减少结石形成机会防止结石的复发。
尿道结石如何预防和护理
尿道结石的护理策略:患者要养成多饮水的习惯。结石成分的排泄多在夜间和清晨出现高峰。因此除白天大量饮水外,睡前、睡眠中起床排尿后也须饮水300~500毫升。一般一次饮水300毫升左右,活动时可略增加饮水量,多饮水可冲洗泌尿系统结石,也可稀释尿液,改变PH值。患者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体力情况,制定锻炼活动计划,简单的跳跃、跑步、上下楼梯、体操以及用手掌打腰背部,都有利于结石向下移动,甚至排出结石。
尿道结石的预防策略:液体的摄入:多饮水,每日饮水2000~3000ml;饮食调节:维持饮食营养的综合平衡,强调避免其中某一种营养成分的过渡摄入;制饮食中草酸的摄入:大量摄入富含草酸的食物后,尿液中的草酸排泄量会明显地增加。草酸钙结石患者应该避免多吃诸如甘蓝、杏仁、花生、甜菜、欧芹和可可粉等富含草酸的食;限制蛋白质的过量摄入:低碳水化合物和高动物蛋白饮食与含钙结石的形成有关。可适当限制蛋白质的摄入,每人每天的动物蛋白质的摄入量应该限制在150g以内。其中,复发性结石患者每天的蛋白质摄入量不应超过80g;限制高嘌呤饮食:伴高尿酸尿症的草酸钙结石患者应避免高嘌呤饮食,推荐每天食物中嘌呤的摄入量少于500mg。富含嘌呤的食物有:动物的内脏(胸腺、肝脏、肾脏)、家禽皮、带皮的鲱鱼、沙丁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