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我国每年被检查出的肾脏疾病患者人数呈现递增趋势。对于人体而言,若每日摄入大量食物,却未得到有效代谢时,毒物便会在体内不断堆积。长此以往,便会引发肾功能异常,从而导致尿毒症。该疾病对人体健康影响极大,目前临床一般采用血液透析方法治疗。但究竟什么是尿毒症?血液透析又是什么?应该怎样具体治疗?想必很多人还不清楚,本文就此进行科普。
什么是尿毒症
尿毒症就是慢性肾功能衰竭,属于临床综合征,并不仅仅代表某一种疾病。尿毒症的出现可能会受到各种疾病的综合影响,肾功能有持续性的损害现象。在病情不断发展下,肾功能还会逐渐丧失,各种有毒物质无法从脏器有效排出,机体也有明显的酸碱失衡和水电解质紊乱现象,且病情无逆转可能,对患者的健康影响极大。有研究发现,约有90%的尿毒症患者均无良好预后。
引发尿毒症的原因相对较多,肾盂肾炎、肾小球肾炎、泌尿系统结石、结核疾病等均会引发尿毒症,另外,先天性疾病也会导致该疾病的发生。如若患有全身性疾病,后期出现肾脏损伤的可能性也会相对较高。在临床中,尿毒症患者都会伴有全身脏器损伤现象,但临床表现具体包括水电解质紊乱、消化道症状(呕吐、恶心、腹泻)、酸中毒、呼吸系统症状(咳泡沫痰、呼吸困难、肺部湿音)、血液系统症状(贫血、呕血、便血、牙龈出血、皮下瘀血)、皮肤瘙痒、免疫系统疾病等。
尿毒症应该怎样治疗
现阶段,临床在治疗尿毒症时一般会选用综合疗法,即通过相应的药物对肾衰竭进行控制和预防。饮食中也应坚持低磷、低蛋白的原则。同时,临床还会加强对尿毒症血压的控制,以免肾衰竭速度加快。另外,针对残余的肾功能临床也会着重保护。有肾性骨疾病的患者,一般会通过口服药物治疗,使患者的低血钙现象得到控制,同时纠正高血磷现象,及时补充维生素。而对于那些肾性贫血患者,则需加强造血药物的使用,指导患者服用叶酸和补铁剂。此外,还有一种方法也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便是透析治疗,具体而言,透析治疗还包括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的操作相对较为方便,在各大基层医院中也十分适用,不过,腹膜透析的效果相对较低,且在透析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血液透析属于新型透析方式的一种,费用相对较高,但取得的效果也更好。另外,在必要时还会对患者进行肾移植手术,通过肾移植操作能够为患者提供健康的肾脏,帮助患者自行完成肾脏代谢。不过,该移植手术的费用相对较高,且需找到相匹配的药物,难度较大,而在移植后也可能发生功能抵抗现象,需长期服用抗抵抗药物,预后效果相对较低,因此该方案的开展频率比血液透析的频率更低。
血液透析是什么
血液透析一般被称作血透、人工肾或洗肾,是治疗肾脏疾病的主要方法。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会借助透析设备对机体血液进行净化处理,分离出有害成分,并将血液净化后再输送回体内,以此帮助肾脏完成代谢功能。对于尿毒症患者来说,其机体中的各种有害物质均不能通过肾脏有效排出,因此,必须通过血液透析治疗完成机体代谢,现在临床也常将其称为肾脏替代治疗法。在血液透析下,能够将机体中多余的水分和钾元素有效排出,可避免酸中毒现象,同时也能保障患者健康,提升治疗效果。不过,在透析过程中也应注意安全,随着透析时间的增加,相关并发症也会随之出现,因此,在血液透析过程中还应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透析风险事件和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