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用于治疗尿毒症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普遍都存在微炎症状态,且发病率较高,所以对患者进行早期干预治疗改善患者的微炎症状态,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期。
一、什么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是指尿毒症患者没有明显的全身或局部的临床感染征象,但有轻微持续性的无菌性炎症,一般情况下表现为炎性因子轻度升高,患者在出现微炎症状态时将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营养不良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等并发症。微炎症状态是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持续激活的结果。由于血液透析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与透析膜或透析液中被污染的内毒素接触,使单个核细胞活化,从而导致炎症反应加重。
二、诱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因素
透析患者发生微炎症的因素很多,例如:尿毒素中各种炎症介质的产生和代谢异常、免疫调节障碍、氧化应激和透析器、透析膜、透析液等相关因素。
(一)尿毒症的影响。当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在透析时出现明显升高,在透析后水平会达到更高,此时患者清除细胞因子等介质的能力下降,使C3活性放大。对于患者来说,患者体内炎症细胞因子、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积聚时,会出现明显的炎症反应。而酸中毒是尿毒症常见并发症,可导致患者代谢增强,体重下降,在酸中毒时将会扩大白细胞介素产生,从而诱发患者的微炎症状态。
(二)心衰、容量负荷过度。对于尿毒症患者来说,常见现象即为体内水分过多,在水肿患者血浆毒素水平升高的同时,细胞IL-6、肿瘤坏死因子的浓度逐渐提升,并导致白蛋白的合成,并导致炎症反应。
(三)氧化应激。血液透析前可存在氧化应激,血液透析后循环中的血细胞可继续遭受氧化应激损伤。透析不能减少氧化损伤,相反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氧化应激损伤,可引起脂质过氧化或脂蛋白变性,细胞膜也会受损。
(四)透析膜的生物不相容性。血液在透析过程中暴露于生物相容性透析膜可引起外周血单核细胞的激活,这一过程被认为是透析人群微炎症的潜在原因。例如,一些纤维素膜可以激活白细胞和补体,从而加重残余肾功能的损害。
(五)透析液污染。用于透析所用的透析液污染也是患者微炎症的诱因之一,透析液污染所导致的细菌产物可激发患者机体炎症的反应加重。
(六)血管通路感染。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静脉留置导管感染,从而加重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发展。
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防治
(一)药物治疗。对于微炎症状态患者可以采用一些药物治疗,例如:他汀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拮抗剂以及维生素E、维生素D等。经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不仅有降脂作用还可抑制炎症细胞的激活、聚集、分解以及细胞因子的释放,能有效起到抗炎及免疫调节的作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可以减少炎症因子的合成,在降低心衰患者体内IL-6水平的同时,能够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使用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氧化药物可以有效遏制炎症细胞因子并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有改善作用,增强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出现的氧化应激、微炎症状态有改善作用。
(二)优化透析技术。在透析时应选择生物相容性较好的透析膜,使用生物相容性差的透析膜将会加重患者的微炎症状态。除此之外,改善透析液的质量也尤为关键,使用高纯度的水、高纯度的透析液、洁净的透析环境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微炎症状态。
(三)做好营养管理。这要求患者提高自身免疫力,预防因营养不良导致的微炎症状态加重。虽然微炎症状态本身没有明显的症状,但它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许多严重并发症的重要诱因,也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高、死亡率高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