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置管是中心静脉导管通过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贵要静脉及肘正中静脉等中心或外周静脉置入,令导管头端至上腔静脉下三分之一,邻近上腔静脉及右心房入口部位,为患者提供静脉输液治疗。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静脉输液时间大多较长,所用药物多具有刺激性,中心静脉置管后输注药液,可减轻药液对血管造成的刺激,预防静脉反复穿刺,临床应用优越性较大。如今,中心静脉置管在临床广泛应用,如何做好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工作,成为临床重点研究内容。
健康宣教
医务人员应积极与中心静脉置管患者沟通交流,明确中心静脉置管的应用原因、应用优势、置管流程、注意事项等信息,提升患者与家属的信息掌握度。让患者理性态度看待自身疾病,提升患者对中心静脉置管的依从性与配合度,保证中心静脉置管顺利完成,最大程度预防患者不配合导致的置管失败、脱管等不良现象,提升置管成功率,让中心静脉置管充分发挥作用,预防患者静脉反复穿刺。
规范操作
护理人员及穿刺人员均需按照规范操作要求,辅助患者完成中心静脉置管操作,保证置管的准确性与成功率,避免由于操作不规范导致的置管不理想等问题。中心静脉置管完成后,护士需按照操作要求,每日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掌握中心静脉置管适应证,明确患者的置管后表现,确定患者可耐受置管。在置管操作之前,护士需结合中心静脉置管要求,严格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确定患者符合置管要求,提前明确患者的置管静脉,提前准备材质柔软、大小型号适宜的导管,详细检查导管包装状态与使用日期,保证导管无菌性与安全性。置管操作之前,穿刺人员与护理人员均需严格遵照要求,进行八步洗手法,充分清洁消毒双手,严格按照要求佩戴无菌手套。明确患者的外周静脉穿刺部位,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保证消毒灭菌到位后进行置管操作,保证置管准确性与顺利性。
导管管理
中心静脉置管成功后,护理人员需按照要求,定时更换穿刺部位的敷贴,每次更换前均需做好导管的清洁消毒工作,预防导管感染。每周均需采集标本进行微生物培养,测量患者的体温,评价患者的全身情况,观察患者的穿刺部位及周围皮肤,及时发现皮温升高、血肿等表现,及时进行对症处理。每2周更换正压接头一次,每1周更换肝素帽一次,每次输液均需彻底消毒正压接头、肝素帽,预防缝隙部位有细菌滋生。护理人员还需明确患者的症状表现,一旦发现置管部位产生不适症状,第一时间处理并告知护理人员,及时处理相应症状。
日常管理
向患者普及导管自我维护知识,传授导管自我维护技能,叮嘱患者自行进行穿刺部位监测,一旦穿刺部位有不明原因发热、触摸疼痛,第一时间与医护人员联系,及时前往医院进行处理。若因各种原因,导管差点脱落,敷料发生污染,也需第一时间和医护人员联系,及时前往医院处理导管及敷料。时刻关注穿刺部位,若有不明原因渗液、疼痛、红肿、发热等症状,禁止使用穿刺肢体进行拖地、抱小孩、提那重物以及打球等活动,主动进行穿刺肢体保护。患者应穿着宽松舒适衣物,衣袖不能过紧,预防过度约束对穿刺肢体造成的损伤。向患者明确回院复查与回院治疗时间,要求患者严格遵照医嘱。
并发症护理
若患者发生静脉炎,第一时间记录,并进行清洁消毒,在静脉炎发生部位涂抹适量喜疗妥软膏,一天涂抹三次;在静脉炎发生部位应用 50%硫酸镁湿敷,一天湿敷2次;若患者处于非急性期,还可提供远红外线照射,一次 30min,一天 2次;若静脉炎症状改善不明显,还需进行拔管处理,症状消失后选择其他静脉穿刺置管;若患者发生导管堵塞,出现输液不畅表现,及时给予5~10ml肝素液注射,持续夹管 20min 后溶栓;若导管彻底堵塞,且高度怀疑血凝块堵管,则先使用规格10ml注射器轻柔回抽,尽量抽出导管中的血凝块,但不可使用暴力,预防导管发生暴力,若回抽不成功则给予1ml尿激酶负压溶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