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被称为“粉红杀手”,是威胁女性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恶性肿瘤。目前尚未完全探明乳腺癌的发病机制,但是早期诊断及规范治疗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治愈率。病理诊断是乳腺癌诊断的金标准,但是很多人对于病理诊断了解有限,为此有必要说一说,关于乳腺癌病理诊断的那些知识。
什么是乳腺癌
乳腺癌是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失控引发的恶性病变,其病因可能为多种致癌因子,共同作用于乳腺上皮细胞,进而引发其出现增殖失控现象。乳腺癌患者以女性为主,但是男性也有乳腺癌发病的风险,因此无论男女都要警惕乳腺癌发生。乳腺癌发生早期主要表现为乳房肿块、乳头溢液等症状,多数患者无明显疼痛表现,但是随病情进展,乳房肿块可逐渐增大,并出现腋窝淋巴结肿大、癌细胞远处转移等情况,病情较为危重,患者死亡风险较高。近年来,乳腺癌的防治水平不断提升,该恶性肿瘤已经成为疗效最佳的实体肿瘤之一,早期患者治疗效果较为理想,预后良好。因此,应关注乳腺健康,定期乳腺检查及体检,尽早发现乳腺病变,及时治疗并监测病变进展情况。
乳腺癌的病理诊断
为何要进行病理诊断?乳腺癌的筛查方法较多,如乳腺超声检查、乳腺X线钼靶摄影等,都可以检出患者乳腺肿块情况,但是该类检查方法均存在一定的误诊和漏诊风险,需要配合后续病理诊断完成临床确诊。病理诊断时,会对乳腺肿块组织进行固定染色等处理,标本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组织状态,可以直观地分析细胞有无异常改变,准确性极高,因此被称为恶性肿瘤诊断的“金标准”。乳腺癌患者临床诊断的最终结果也出自病理诊断。此外,乳腺癌的病理诊断还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确切的依据,帮助医师选择最为有利的治疗方案。
如何进行病理诊断?乳腺疾病病理诊断需要从患者乳腺中获取少量的病灶组织,然后再进行病理检查处理,观察后确定病变性质。乳腺超声等检查项目确定乳腺肿物的位置后,可采用穿刺活检方式,获取组织样本,然后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此外,外科手术治疗时,医生可先切除一部分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手术方案,以确保完全切除癌肿组织,降低患者复发风险。
乳腺癌病理类型有哪些?非浸润性癌是一种乳腺癌病理类型,具体可分为导管内癌小叶原位癌、乳头湿疹样乳腺癌等,多属于早期乳腺癌,需及时治疗,采取根治性手术,配合术后治疗,预后较为良好。早期浸润性癌也是乳腺癌的常见类型,主要包括早期浸润性导管癌、早期浸润性小叶癌等,这类病理类型患者规范治疗后,效果较好。乳腺癌的病理类型还包括浸润性特殊癌,如乳头状癌,小管癌像囊肿癌等,这类恶性肿瘤分化程度较高,需尽早治疗以改善预后。浸润性非特殊癌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主要包括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等,该类型分化程度较高,需要临床医师结合分析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进而改善患者预后。此外,乳腺癌病理类型中,有几类较为凶险病理分型,其中炎性乳腺癌恶性程度较高,病情进展迅速,患者死亡率较高,预后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