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我国通过了世卫组织的“消除疟疾”认证,正式成为无疟国家。但由于人员跨国流动,每年仍有输入性疟疾病例存在,如果输入性疟疾病例未及时隔离治疗,会引发重症病例或死亡病例,也有导致本地疟疾发生的可能性,因此境外归国人员一定要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因病就诊意识。
疟疾的几大类型
疟疾俗称“打摆子”“冷热病”,是经雌性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是世界上最常见和危害最严重的热带病之一,是法定乙类传染病。根据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不同,疟疾包括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和卵形疟四种,其中恶性症和间日疟最为常见,但是这四种类型疟疾都是可防可治的。
1.间日疟:潜伏期为13~15天,疾病两次发作之间的间歇期约为48小时,故称间日疟。流行广泛,是最主要的疾病类型。典型症状为寒战、高热和大量出汗,病愈后的3~6个月可有复发现象。
2.卵形疟:潜伏期为13~15天,间歇期约为48小时。卵形疟相对少见,临床症状相对不严重,病愈后可有复发现象。
3.三日疟:潜伏期为24~30天,间歇期约为72小时,故称三日疟。该疾病类型相对少见,其贫血和其他临床症状都较轻,无复发现象。
4.恶性疟:潜伏期为7~12天,间歇期约为36~48小时。该疾病类型临床症状较重,病情凶险,可于短时间内出现大量血红蛋白尿导致肾损害,甚至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是死亡率较高的一种类型,无复发现象。
疟疾的症状
典型的疟疾多呈周期性发作,间日疟和卵形疟隔一天发作一次,三日疟隔两天发作一次,恶性疟每天发作。疟疾的典型症状为发冷-发热-出汗-热退,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目前部分病例因在国外治疗不规范,回国后出现复发,临床表现多以发热为主,其余临床症状表现可能不规律不典型。如果是从疟疾流行区(非洲、东南亚、中南美洲等)旅居返回人员,出现发冷、发热、出汗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旅居史;一旦被确诊为疟疾应按照医嘱规范、全程、足量服用抗疟药,避免出现复发和耐药,甚至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
如何治疗疟疾
间日疟和卵形疟患者一般采用磷酸氯喹加磷酸伯氨喹治疗,在第二年3~4月还要采用伯氨喹再进行一次抗复发治疗,彻底杀灭肝内期疟原虫休眠子,防止复发;非重症恶性疟患者可口服青蒿素类复方制剂,如双氢青蒿素哌喹片、青蒿琥酯/阿莫地喹片、复方磷酸萘酚喹片和复方青蒿素片等进行治疗;重症恶性疟患者应采用青蒿琥酯或蒿甲醚针剂进行抗疟治疗。
如何预防疟疾
目前没有相应的疫苗进行预防。由于疟疾主要通过蚊子传播,因此防止蚊虫叮咬最为重要。一是做好家庭防护,采取安装纱门、纱窗、蚊帐等防蚊措施,睡觉前在室内喷洒灭蚊药或者蚊香等;二是户外活动时尽量穿长袖长裤,避免蚊虫叮咬,皮肤暴露处可涂抹驱避剂;三是搞好周围环境卫生,清除垃圾、杂草,填平污水坑,防止蚊虫滋生,做好灭蚊工作;四是出国前了解所去国家或地区疟疾流行情况,做好充分的防护及预防工作,回国后密切监测自身健康状况,如有不适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旅居史,以免误诊误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