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高血压逐渐变成比较多见的慢性病,怎样控制高血压这一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有些高血压患者说,每天按时服用降压药,为何血压还没有下降,是不是降压药不起作用。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聊一聊高血压用药的事情。
降压药必须要长期服用吗
在日常实际中,大多数的高血压实际上是“原发性高血压”,造成原发性高血压的原因并非单一的,跟基因、年龄和生活环境等因素息息相关。通常情况下,医生如果没有特别说明均属于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在临床实际中没有具体的原因。
大多数高血压患者一般会长时间服用降压药,有些甚至会终身服用降压药。主要原因是高血压属于慢性病,同时,血压若很难有效管控会引起其他疾病,导致对身体的其他器官产生威胁。服用降压药的目的是维持血压的平衡性,因此降压药要每天吃,长期服用降压药可以让血压维持稳定状态。部分患者表示血压平稳之后可以停止服用降压药,但是血压会出现反弹至比未用药之前还高,严重者甚至因此引发脑溢血等疾病。大多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能随便停止用药,如果用药之后血压下降或者降压药剂量过多,可及时就医适度调整,但是不能随意停药。
降压药不一定都需要长时间服用,若是患者是以下原因引发的高血压,可以暂停服用降压药。但是,要谨记需要逐渐减少药量,不可直接停药。
继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区别于原发性高血压,又称为假性高血压。主要是身体部分内分泌疾病引发的心血管疾病,如肾脏疾病、甲状腺疾病等,导致血压失去稳定性。临床治疗过程中,治疗好内分泌疾病之后可以使血压更加平稳,在这样的状况下可以停止服用降压药。
患有严重心脏疾病。在日常实际中不难发现,大多数心血管疾病患者,往往存在长期的高血压病史,显然高血压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如果患者是高血压与冠心病并存,若产生搏动功能或者是射血功能下降,血压下降是比较明显的。就患者而言,若服用降压药后,高血压的诱因没有得到缓解,却由于心脏功能的减退使得血压降低,这时候继续服用降压药会导致血压更低,对患者造成危险,需要解除诱因或直接停药。
其他特殊情况。如若存在不良生活方式,如熬夜、肥胖、饮食不规律等,这些原因使得血压出现波动,短时间内服用药物可以让血压恢复平稳。患者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血压维持平稳之后可以停止服用药物。
这些方法也能有效控制血压
高血压除借助药物治疗之外,利用“非药物治疗”的方式也可有效管控血压,以此减轻药物的不良影响。
定期运动和锻炼。如果血压有些高,借助长时间的运动能够有效控制血压的升高。针对确诊患者,借助一些规律运动能够使血压维持在比较稳定的范围之内。建议患者每周运动时长为150分钟,如散步、慢跑等,或者每天运动30分钟。除此以外,每周要进行两次力量锻炼。实际的训练方式、强度以及时间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改进。
控制钠摄入量。在有关医学杂志中表明,用含25%氯化钾的低钠盐可以代替食盐。借助低钠盐代替普通食用盐能够降低收缩压与舒张压,每年可减少45万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患者。如果条件允许,患者可以食用低钠盐,可以有效的调控血压。
减轻压力。患者如果出现紧张或者情绪激动,身体会分泌较多的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使得患者血管收缩、血压升高,长时间的压力会使患者产生头晕、心率不齐等症状,极易出现脑梗塞、心肌梗塞等心脑血管疾病。
戒烟戒酒。酒精对人身体的伤害比较明显,过度饮酒会对血压产生极大影响,导致患者血压骤然增高,并且饮酒会使降压药失去效用。此外,抽烟也会影响血压,所以患者需要戒掉烟酒,让血压维持在平稳状态,为身体健康提供保障。